《晁补之诗集》

中共收录了772首诗词:
  • 陌上花八首 - 晁补之 - [宋]

    陌上偷来为看花,饶声鹦鹉莫夭斜。犊车缓缓随芳草,不去桃源阿母家。
  •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晁补之 - [宋]

    儿童豪气自堪惊,未入乡人月旦评。叔向亦闻呼使上,子将一见便知名。平生兰省追高步,老去秦川共此行。赖有蒲城桑落酒,高楼条华慰人情。
  •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晁补之 - [宋]

    赋成庚子尚魂惊,往事如风未暇评。长乐钟前偶相对,凌烟图上等浮名。登车岂是君无意,幞被何妨我自行。更许心亲遗貌敬,老来尤见旧交情。
  •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晁补之 - [宋]

    二人射策几人惊,要与三苏共入评。先圣子孙多异禀,累朝图牒有高名。书传科斗犹须定,钓拂珊瑚未可行。子墨文章豪气在,登临怀古一含情。
  •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晁补之 - [宋]

    须弥纳芥事堪惊,千岁聊堪一日评。世上相逢俱梦寐,古来何处是功名。簿书听我依俙了,云水陪君浩荡行。便与此山同不朽,不应惆怅复牵情。
  •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晁补之 - [宋]

    郎潜如我未宜惊,户部须推宰相评。他日碧山思却走,当年紫府已收名。共知白发生青鬓,未废长歌续短行。樽酒不空多坐客,君家余事足陶情。
  • 叙旧感怀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晁补之 - [宋]

    亲见扬雄自不惊,吾人要使后人评。白圭未可轻三复,小草须防得二名。太华耸天如剑立,黄河蹙野似军行。栖迟自忆衡门后,可是登楼不称情。
  • 北山道中示公为 - 晁补之 - [宋]

    吾方卖剑日,汝正抱孙归。昭代无官守,平生近钓矶。青山上野艇,白水到林扉。晒枣日犹烈,鸣枝风已威。荒陂民事少,迂径客行稀。伤雨蝉知默,违霜雁见几。卜居南县早,收课北庄微。行李牧儿识,生涯田叟讥。烝尝了岁事,簦屩息尘机。反舍从争席,行衢莫振衣。潜逃多落莫,放浪少歔欷。文字陪吾老,功名许汝非。
  • 别关景晖二首一 - 晁补之 - [宋]

    邺王台上几追陪,台上鸦鸣古甓摧。每对灯前青玉笛,不辞花下白银杯。九重幽梦骊驹近,百卉佳时鷤圭催。更约欢呼须继日,从教河汉卷星回。
  • 病起答关景晖 - 晁补之 - [宋]

    卧病车马绝,初非遗世人。逍遥乍形散,邂逅却情真。见护屏能力,相扶竹亦神。闲来佐欢喜,漉酒用陶巾。
  • 扬州杂咏七首 - 晁补之 - [宋]

    舶商不入古盐沟,疏凿才争土一抔。未说兴圩灌田事,且还歌吹旧扬州。
  • 扬州杂咏七首 - 晁补之 - [宋]

    雷陂新作麦田荒,曾说风兴没两郎。谁似当年李刺史,春波还引句城塘。
  • 扬州杂咏七首 - 晁补之 - [宋]

    欲穿九曲通淮子,只费春夫数日工。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
  • 扬州杂咏七首 - 晁补之 - [宋]

    蜀冈茶味图经说,不贡春芽向十年。未惜青青藏马鬣,可能辜负大明泉。
  • 扬州杂咏七首 - 晁补之 - [宋]

    皁荚村南三里许,春江不隔一程遥。双堤斗起如牛角,知是隋家万里桥。
  • 扬州杂咏七首 - 晁补之 - [宋]

    龙兴寺里青云干,后土祠中白雪葩。五百年间城郭改,空留鸭脚伴琼花。
  • 扬州杂咏七首 - 晁补之 - [宋]

    杨徐僭盗雄图炽,高吕陵夷霸气阑。犹有昆冈作龙虎,千秋原庙奉衣冠。
  • 呈曹子方 - 晁补之 - [宋]

    曹子金门等陆沉,壮年裘马四方心。檄傅白羽从沙井,诗写红巾遍武林。兵甲胸中无敌国,丝桐世外有知音。相逢不饮何为者,祗作寒厅拥鼻吟。
  • 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 - 晁补之 - [宋]

    平生邓夫子,文墨晚相依。台阁佳声在,湖湘爽气归。诗夸束笋密,发叹耨苗稀。勤苦千秋事,川明水孕玑。
  • 次韵邓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馆九首 - 晁补之 - [宋]

    雄深张子句,山水发天光。黄鹄愁严道,玄龟困吕梁。爱君豪颖脱,嗟我病伧囊。骥尾何当附,西风万里长。
  • 晁补之
  •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晁补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