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诗集》

中共收录了1553首诗词:
  • 读陶渊明归去来 - 邵雍 - [宋]

    归去来兮任我真,事虽成往意能新。何尝不过如斯世,其那难逢似此人。近暮特嗟时翳翳,向荣还喜木欣欣。可怜六百馀年外,复有闲人继后尘。
  • 蠹书鱼 - 邵雍 - [宋]

    形状类于鱼,其心好蠹书。居常游箧笥,未始在江湖。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年年当盛夏,{左日右煞}了却如初。
  • 恩义吟 - 邵雍 - [宋]

    恩深者亲,义重者君。恩义两得,始谓之人。
  • 恩怨吟 - 邵雍 - [宋]

    人之常情,无重于死。恩感人心,死犹有喜。怨结人心,死犹未已。恩怨之深,使人如此。
  • 二色桃 - 邵雍 - [宋]

    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国倾城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俱肯嫁春风。
  • 二十二日晚步天津次日有诗 - 邵雍 - [宋]

    溪翁昨晚步天津,步到天津伫立频。洛水只闻煎去棹,西风唯解促行人。山川惨淡笼寒雨,楼观参差鏁暮云。此景分明谁会得,欲霜时候雁来宾。
  • 二十五日依韵和左藏吴传正寺丞见赠 - 邵雍 - [宋]

    上阳光景好看书,非象之中有坦途。良月引归芳草渡,快风飞过洞庭湖。不因赤水时时往,焉有黄芽日日娱。莫道天津便无事,也须闲处着功夫。
  • 芳草长吟 - 邵雍 - [宋]

    芳草更休生,芳樽更不倾。草如生不已,樽岂便能停。雨后闲池阁,春深小院庭。是时帘半卷,此际酒初醒。密密嫰方布,葺葺绿已成。送回残照淡,引起晓寒轻。静衬花村薄,闲装竹坞清。溪边微水浸,原上未春耕。莫遣香车辗,休教细马行。籍馀无限意,望久不胜情。台逈眉初敛。楼危眼乍明。低低暮云碧,隐隐远山青。翠接鸳鸯浦,
  • 风霜吟 - 邵雍 - [宋]

    见风而靡者草也,见霜而殒者赤草也。见风而鸣者松也,见霜而凌者亦松也。见风而靡,见霜而伤,焉能为有,焉有为亡。
  • 风州郡楼上书所见 - 邵雍 - [宋]

    杨柳垂青带,风动如飞盖。危楼思不穷,尽日闲相对。鸟去林自空,云移山不碍。情随双燕还,意与孤鸿会。晚角时继续,层崖递明晦。残阳挂疏红,远水生微濑。塞目烟岑密,都城若天外。如何久客心,东望冯栏杀。
  • 富贵 - 邵雍 - [宋]

    富贵如将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 共城十吟·其八曰春郊雨后 - 邵雍 - [宋]

    雨歇荡余春,天光露太真。茵铺芳草软,锦濯烂花新。风触莺簧健,烟舒柳带匀。如何当此景,闲卧度昌辰。
  • 共城十吟·其九曰春郊旧酒 - 邵雍 - [宋]

    花开风雨后,忍病欲消磨。未是疏狂极,其如困顿何。梁间新燕乱,天外去鸿多。总是灰心事,冥焉昼午过。
  • 共城十吟·其三曰春郊芳草 - 邵雍 - [宋]

    春风必有刀,离肠被君断。春风既无刀,芳草何人剪。肠断人复接,草剪益还生。谁人有芳酒,为我高歌倾。
  • 共城十吟·其一曰春郊闲居 - 邵雍 - [宋]

    居处虽近郭,不欲登城市。尽日客不来,至夜门犹闭。院静春正浓,窗闲昼复寐。谁知藜藿中,自有诗书味。
  • 观春秋吟 - 邵雍 - [宋]

    堂堂王室寄空名,天下无时不战争。灭国伐人虽恐后,寻盟报役未尝宁。晋齐命令炎如火,文武资基冷似冰。唯有感麟心一片,万年千载若丹青。
  • 观南北朝吟 - 邵雍 - [宋]

    方其天下分南北,聘使何尝绝往还。偏霸尚存前典宪,小康犹带旧腥膻。洛阳雅望称崔浩,江表奇才服谢安。二百四年能并辔,谩将夷虏互为言。
  • 观七国吟 - 邵雍 - [宋]

    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肯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 观三国吟 - 邵雍 - [宋]

    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论兵狠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
  • 观三皇吟 - 邵雍 - [宋]

    许大乾坤自我宣,乾坤之外复何言。初分大道非常道,才有先天未后天。作法极微难看蹟,收功最久不知年。若教世上论勋业,料得更无人在前。
  • 邵雍
  •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邵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