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诗集》

中共收录了1553首诗词:
  • 四者吟 - 邵雍 - [宋]

    目时然后视,耳时然后听。口时然后言,身时然后行。前不见厚禄,然不见重兵。惟其义所在,安知利与名。
  • 送王伯初学士赴北京机宜 - 邵雍 - [宋]

    丈夫志气盖棺定,自有雄图系重轻。去路不能无感旧,到官争忍便忘情。闲时语话贵精密,先事经营在太平。谁谓御戎无上策,伐人谋处不须兵。
  • 宿华清宫 - 邵雍 - [宋]

    天宝初六载,作宫于温泉。明皇与妃子,自此岁幸焉。紫阁清风里,崇峦皓月前。柰何双石瓮,香溜尚涓涓。
  • 随缘吟 - 邵雍 - [宋]

    得路青霄正好冲,休贪粮稻恋深笼。要无为后须还朴,好自由时莫厌穷。百计用心终上错,一场大梦到头空。生涯澹澹随缘过,未肯将身入彀中。
  • 苔钱 - 邵雍 - [宋]

    一雨一番新,非关鼓铸频。纵多难赠客,便失不猜人。遍地未为富,满阶那济贫。买愁须有为,酤酒断无因。散处如筹计,重时似索陈。不能賙已急,何暇更賙亲。
  • 太和汤吟 - 邵雍 - [宋]

    二味相知就瓮头,一般收口效偏优。同斟祗却因无事,独酌何尝为有愁。才沃便从真宰辟,半醺仍约伏义游。人间尽爱醉时好,未到醉时谁肯体。
  • 题范忠献公真 - 邵雍 - [宋]

    范邵居洛阳,希夷居华山。陈即为逸人,忠献为显官。邵在范之后,陈在范之前。三人貌相类,两人名相连。
  • 题黄河 - 邵雍 - [宋]

    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 天地吟 - 邵雍 - [宋]

    天人之际岂容鍼,至理何烦远去寻。凶焰炽时焚更烈,恩波流处浸还深。长征戍卒思归意,久旱苍生望雨心。祸福转来如反掌,可能中夜不沉吟。
  • 天宫小阁倚栏 - 邵雍 - [宋]

    六尺残躯病复羸,况堪日日更添衰。满怀可惜精明处,一语未能分付时。沙里有金在索拣,石中韫玉奈何疑。此情牢落西风莫,倚遍栏干人不知。
  • 天宫幽居即事 - 邵雍 - [宋]

    人若天津远,来须特特来。闲馀知道泰,静久觉神开。悟易观棋局,谈诗捻酒杯。世情千万状,都不与装怀。
  • 天津弊居蒙诸公共为成买作诗以谢 - 邵雍 - [宋]

    重谢诸公为买园,买园城里占林泉。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馀家争出钱。嘉佑卜居终是僦,熙宁受券遂能专。凤凰楼下新闲客,道德坊中旧散仙。洛浦清风朝满袖,嵩岑皓月夜盈轩。接{上罒下离}倒戴芰荷畔,谈尘轻轻摇柳边。陌彻铜驼花烂漫,堤连金谷草芊绵。青春未老尚可出,红日已高犹自眠。洞号长生宜有主,窝名安乐岂无权。敢
  • 听杜鹃思亡弟 - 邵雍 - [宋]

    尝忆去上初夏时,与尔同听杜鹃啼。杜鹃今年又复至,还是去年初夏时。禽鸟亦知人意切,一声未绝一声悲。肠随此声既已断,魂逐此禽何处飞。
  • 听琴 - 邵雍 - [宋]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才觉哀猿绝,还闻离凤鸣。青山无限好,白发不须惊。会取坐忘意,方知太古情。
  • 头风吟 - 邵雍 - [宋]

    近日头风不奈何,未妨谈笑兴高歌。人才相去不甚远,事体所争能许多。闭目面前都是暗,开怀天外更无佗。若由智数经营得,大有英雄善揣摩。
  • 推诚吟 - 邵雍 - [宋]

    天虽不语人能语,心可欺时天可欺。天人相去不相远,只在人心人不知。人心先天天弗违,人身后天奉天时。身心相去不相远,只在人诚人不推。
  • 晚步吟 - 邵雍 - [宋]

    晚步上阳堤,手携筇竹枝。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月出松梢处,风来苹末时。林间此光景,能有几人知。
  • 王公吟 - 邵雍 - [宋]

    王公大人,天下具瞻。轻流薄习,重损威严。此尚未了,彼安能兼。非唯失道,又复起贪。顶戴儒冠,心存象教。本图心宁,复使心闹。譬如生子,当求克肖。不教义方,教之窃盗。
  • 未有吟 - 邵雍 - [宋]

    未有一分功,先立十分敌。所得无分毫,所丧无纪极。
  • 未有吟 - 邵雍 - [宋]

    未有一分让,先有十分争。所丧者实事,所得者虚名。
  • 邵雍
  •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邵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