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诗集》

中共收录了1553首诗词:
  • 暮春寄李审言龙图 - 邵雍 - [宋]

    年年长是怕春深,每到春深病不任。伤酒情怀因小会,养花天气为轻阴。岁华易革向来事,节物难回老去心。唯有前轩堪静坐,临风想望旧知音。
  • 内乡天春亭 - 邵雍 - [宋]

    内乡有园名天春,春时桃李如彩云。邑民携觞连帘幕,或歌或舞何欢欣。县尹中间意自若,直谓前世无古人。牡丹百品红与紫,华而不实徒纷纭。
  • 南园花竹 - 邵雍 - [宋]

    花行竹迳紧想挨,每日须行四五回。因把花行侵竹种,且园竹迳对花开。花香远远随衣袂,竹影重重上酒杯。谁道山翁少温润,这般红翠却长偎。
  • 南园南晚步思亡弟 - 邵雍 - [宋]

    南园之南草如茵,迎风晚步清无尘。不得与尔同欢欣,又疑天上有飞云。一片世间来作人,飘来飘去殊无因。
  • 南园赏花 - 邵雍 - [宋]

    三月初三花正开,闲同亲旧上春台。寻常不醉此时醉,更醉犹能举大杯。
  • 南园赏花 - 邵雍 - [宋]

    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仍自歌。花见白头人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
  • 盆池吟 - 邵雍 - [宋]

    有客无知,唯知不为。不为无他,唯求不欺。我有人是,人无我非。因开瓮牖,遂鉴盆池。都邑地贵,江湖景奇。能游泽国,不下堂基。帘外青草,轩前黄陂。壶中月落,鉴里云飞。既有荷芰,岂无{上艹下凫}茨。既有蝌蚪,岂无蛟螭。亦或清浅,亦或渺瀰。亦或渌净,亦或涟漪。风起蘋藻,凉生袖衣。林守何在,范蠡何归。密雪霏霏,
  • 破釜 - 邵雍 - [宋]

    有一破釜多故旧,掉向空房不照顾。上面{左土右孛}土尘埃生。两璺到耳连底透。叫得将来锢露人,拈得与他交觑部。羊皮鞴袋扇风急,旋去炉上炼金汗。烹向破釜竅眼中,锢露骨还如旧日。釜有□□人有病,人病还同斧有紊。破釜锢露上依然。人□□□枉丧命。
  • 乞笛竹 - 邵雍 - [宋]

    洛人好种花,唯我好种竹。所好虽不同,其心亦自足。花止十日红,竹能经岁绿。俱沾雨露恩,独无霜雪辱。
  • 秦川吟二首 - 邵雍 - [宋]

    当时马上过秦川,倐忽于今二十年。因见夫君话家住,依稀记得旧风烟。
  • 秦川吟二首 - 邵雍 - [宋]

    秦川两汉帝王区,今日关东作帝都。多少圣贤存旧史,夕阳唯只见荒芜。
  • 秦和十月二十四日初见雪呈相国元老 - 邵雍 - [宋]

    壬子初逢雪,未多仍却晴。人间都变白,林下不胜清。寒士痛遭恐,穷民恶看惊。杯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
  • 清风长吟 - 邵雍 - [宋]

    宇宙中和气,清泠无比方。与时蠲疾病,为岁造丰穰。起自青苹末,来从翠树傍。得逢明月夜,便入故人乡。密叶摇重幄,殷花舞靓妆。两三声逈笛,千万缕垂阳。细度丝桐韵,深传兰蕙香。楼台临远水,轩槛近修篁。盛夏驱烦暑,初晴送晚凉。轻披绿荷芰,缓透薄衣裳。浪走翻翩袂,波生潋滟觞。闲愁难著莫,幽思易飞扬。快若乘天马,
  • 秋日饮后晚归 - 邵雍 - [宋]

    水竹园林秋更好,忍把芳樽容易倒。重阳已过菊言开,情多不学年光老。阴云不动杨柳低,风递轻寒生暮草。无涯逸兴不可收,马蹄慢踏天街道。
  • 人事吟 - 邵雍 - [宋]

    人有去就,事无低昂。迹有疏密,人无较量。能此四者,自然久长。
  • 人事吟 - 邵雍 - [宋]

    人无取次,事莫因循。因循失事,取次坏人。人无率尔,事贵丁宁。率尔近薄,丁宁近诚。
  • 人事吟 - 邵雍 - [宋]

    索鍊无如事,难知莫若人。人情随手别,事体到头均。
  • 三十年吟 - 邵雍 - [宋]

    三十年间更一世,其间堪笑复堪愁。天生天杀何尝尽,人是人非殊未休。善偶鸳鸯头早白,能啼杜宇血先流。须知却被才为害,及至无才又却忧。
  • 三十年吟 - 邵雍 - [宋]

    比三十年前,今日为艰难。比三十年后,今日为安闲。治久人思乱,乱久人思安。安得千年鹤,乘去游仙山。
  • 山中寄登封令 - 邵雍 - [宋]

    初离县日谋经宿,既到山中未忍回。公宇若无民事决,愿携茶器上山来。
  • 邵雍
  •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邵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