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诗集》

中共收录了1553首诗词:
  • 年老逢春十三首 - 邵雍 - [宋]

    年老逢春春莫悭,春悭不当世艰难。四时只有三春好,一岁都无十日间。酒盏不烦人诉免,花枝须念雨摧残。却愁千片飘零后,多少金能买此欢。
  • 年老逢春十三首 - 邵雍 - [宋]

    年老逢春莫厌频,更频能见风回春。须将酒盏强留客,却恐花枝解笑人。世态不堪新间旧,物情难免假疑真。谁云梁燕多言语。此个深冤都未伸。
  • 年老逢春十三首 - 邵雍 - [宋]

    年老逢春兴未收,愿春慈造少迟留。既称好事愁花老,须与多情秉烛游。酒里功劳闲汗马,诗中罪过静风流。东君不奈人嘲戏,僝僽花枝恶未休。
  • 年老逢春十三首 - 邵雍 - [宋]

    年老逢春莫惜狂,惜狂无那兴难当。园林恰到恶明媚,风雨便多闲中伤。花等半开宜速赏,酒闻才熟便先尝。大都美物天长惜,非是吾侪曲主张。
  • 年老逢春十三首 - 邵雍 - [宋]

    年老逢春春不任,不任缘被老来侵。一身老去恶足惜,满眼春归何处寻。红日坠时风更急,落花流处水仍深。流莺不悟芳菲歇,犹向枝头送好音。
  • 年老逢春十三首 - 邵雍 - [宋]

    年老逢春认破春,破春不用苦伤神。身心自有安存地,草木焉能媚惑人。此日荣为佗日瘁,今年陈是去年新。世间忧喜常相逐,多少酒能平得君。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休残骨肉起风波。劬劳恩重须当报,手足情深要取和。公艺同居今古罕,田真共处子孙多。如斯遐迩皆称美,子孝亲兮弟敬哥。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怡声下气与谦和。难兄难弟名偏重,孝子贤孙贵自多。负米尚难为薄养,读书宁不擢高科。仲由陈纪皆如此,子孝亲兮弟敬哥。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训贤妯娌事翁婆。好遵孟母三迁教,须读张公百忍歌。孝友睦{渊换女旁}兼任恤,智仁圣义与中和。当时曾子同杨博,子孝亲兮弟敬哥。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光阴掷过疾如梭,庭闱乐处儿孙乐,兄弟和时妯娌和。孝弟传家名不朽,金银满櫃富如何。要知美誉传今古,子孝亲兮弟敬哥。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天时地利与人和。莫言世事常如此,堪叹人生有几何。满眼繁华何足贵,一家安乐值钱多。奇哉让梨并怀橘,子孝亲兮弟敬哥。
  • 自在吟 - 邵雍 - [宋]

    心不过一寸,两手何拘拘。身不过数尺,两足何区区。何人不饮酒。何人不读书。奈何天地间,自在独尧夫。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丈夫休听室人唉。眼前金帛毋嫌少,膝下儿孙不厌多。但得家和贫也好,若教不义富如何。王韩孝友垂青史,子孝亲兮弟敬哥。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休伤和气忿争多。偏生嫉妒偏艰窘,暗积私房暗折磨。不孝自然生忤逆,无仁实是出妖魔。但闻孝弟传千古,子孝亲兮弟敬哥。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莫因微利遽伤和。黄金柜内休嫌少,阴德冥中要积多。私曲岂知公直在,刚强无奈善柔何。古今简籍多名誉,子孝亲兮弟敬哥。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邵雍 - [宋]

    子孝亲兮弟敬哥,吁嗟分拆听搬唉。囊中财物他嫌少,祖上田园你要多。夫妇眼前虽快乐,儿孙日后恐消磨。何如孝弟亲乡党,子孝亲兮弟敬哥。
  • 牡丹吟 - 邵雍 - [宋]

    一般颜色一般香,香是天香色异常。真宰功夫精妙处,非容人意可思量。
  • 牡丹吟 - 邵雍 - [宋]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 题淮阴侯庙十首 - 邵雍 - [宋]

    一身作乱宜从戳,三族全夷似少恩。汉道是时初杂霸,萧何王佐殆非尊。
  • 题淮阴侯庙十首 - 邵雍 - [宋]

    据立大功非不智,复贪王爵似专愚。造成四百年灾汉,才得安宁反受诛。
  • 邵雍
  •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邵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