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诗集》

中共收录了920首诗词:
  • 广陵欧阳永叔赠寒林石砚屏 - 梅尧臣 - [宋]

    磷磷石岸上,浓淡树林分。隔水见寒岛,暗枝藏宿云。贤哉吾益友,持以赠离群。琥珀不须问,中心多化蚊。
  • 郭园梅花 - 梅尧臣 - [宋]

    未逢柳条青,独见梅蕊好。犹怯春风寒,不比江南早。清香拂酒杯,素色欺蓬葆。佳人金缕衣,唱彻嗟身老。
  • 过扬州参政宋谏议遗白鹅 - 梅尧臣 - [宋]

    曾游凤池上,曾食凤池萍。乞与江湖去,将期养素翎。不同王逸少,辛苦写黄庭。
  • 和蔡仲谋苦热 - 梅尧臣 - [宋]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
  •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其一静舍 - 梅尧臣 - [宋]

    野木扶疏重复重,塘蒲涵水绿茸茸。琴书尤古得为乐,休问前山有戴顒。
  •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七天外峰 - 梅尧臣 - [宋]

    天外一尺峰,国中千仞岳。重云不掩蔽,万里见头角。世人看远碧,谁识产美璞。
  •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 - 梅尧臣 - [宋]

    八月竹根移要雨,逢阴便向阮家求。请公静听萧萧叶,斗变江南一夜秋。
  • 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二首 - 梅尧臣 - [宋]

    都城有地谁栽竹,只见寒樗与老槐。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 和和之南斋画壁歌 - 梅尧臣 - [宋]

    终南下临长安城,峻栏高槛黄金嬴。嵩山亦近洛阳陌,鲜车怒马一日程。大梁平广匝千里,不见云峰来眼底。其间自有高趣人,扫室呼工岩壑启。初疑巨灵勇擘华,不比将军能聚米。暗雨轻烟满室中,尘事如脂一朝洗。又将余力作修竹,石上数茎风撼玉。叶斜枝亚寒声尽,节老根狞生意足。何须践苔眠绿阴,然後始为嵇阮公。三贤歌咏已见
  • 和淮阳燕秀才 - 梅尧臣 - [宋]

    我官忝博士,曾昧通经术。前因辟书来,亦不习文律。循旧临学宫,虎革被羊质。倚席未能讲,占牍聊置日。朴钝既若兹,愧彼噉棘粟。今者登俊贤,充诏冠庭实。邦伯乃宗公,惟帝旧良弼。置醴饯以行,行行季冬月。骐骥入羁驾,千里终不蹶。惭予延荫人,安得结子韈。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禄仕二十年,屡遘龙牓揭。在昔见麻衣,
  • 和江邻几有菊无酒 - 梅尧臣 - [宋]

    种菊将饮酒,菊开酒无有。虽不负尔目,且已负尔口。昨日三两人,淡坐饥腹吼。徒与哦其傍,谁能置升斗。当时陶渊明,篱下望亦久。幸赖白衣人,不愧采盈手。悠然事颇同,必竟醉则否。
  • 和石昌言以蜀牋南牋答松管之什 - 梅尧臣 - [宋]

    青松抽干龙鳞细,秋兔束毫鸡距尖。杨子拟经聊以赠,蜀麻江楮报何嫌。
  •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九望僊亭 - 梅尧臣 - [宋]

    尝闻淮南王,鸡犬从此去。至今山头石,马迹尚有处。使君辞从官,终日绝尘虑。望望云汉间,想见宾天驭。
  •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 梅尧臣 - [宋]

    结山当衢面九门,华灯满国月半昏。春泥踏尽游人系。鸣跸下天歌吹喧。深坊静曲走车辕,争前斗盛亡卑尊。靓妆丽服何柔温,交观互视各吐吞。磨肩一过难久存,眼尾获笑迷精魂。貂裘比比王侯孙,夜阑鞍马相驰奔。
  • 和宋中道元夕二首 - 梅尧臣 - [宋]

    春风来解吹残雪,灯烛迎阳万户燃。竟看繁星在平地,不妨明月满中天。赭袍已向端门御,仙曲初闻法部传。车马不闲通曙色,康庄时见拾珠钿。
  •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五织妇 - 梅尧臣 - [宋]

    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常忧里胥来,不待鸡黍熟。但言督县官,立要断机轴。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
  •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三搂种 - 梅尧臣 - [宋]

    农人力已勤,要在布嘉种。手持高斗柄,觜泻三犁垅。月下叱黄犊,原边过废冢。安知侠少年,玉食金羁拥。
  •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一田庐 - 梅尧臣 - [宋]

    结庐野田中,其高足以觇。坐卧劣自容,巢栖未尝厌。但能风雨蔽,何惜茅蓬苫。终当收刈毕,寂寞惭山店。
  • 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复雪 - 梅尧臣 - [宋]

    木祈春雨成春雪,应误小桃先次开。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泼除灯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来。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
  • 和杨子聪会薰尉家 - 梅尧臣 - [宋]

    薰生方好雅,兹日为扫扉。森尔延嘉宾,欢然去尘机。有客振双袂,敢言阳春晖。聊停玉麈尾,为歌金缕衣。古辞何稠叠,无乃惜芳菲。三闾不餔糟,二子自采薇。虽留千载清,未免当时饥。吾爱曹公诗,古来不敢非。人生若朝露,舍醉当何归。四座惊此语,未厌翠觞飞。胡能後天地,何可恃轻肥,沈酣且长咏,白首空歔郗。
  • 梅尧臣
  •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