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诗集》

中共收录了920首诗词:
  • 淮上杂诗六首 - 梅尧臣 - [宋]

    野雁不知数,翳然川上鸣。曾无设罗意,空自见船惊。渺渺拍波去,纷纷孤屿盈。苦寒非塞外,霜落夜淮清。
  • 淮上杂诗六首 - 梅尧臣 - [宋]

    漠漠昼烟披,纵横见渔艇。轻桡上急水,或与飞鸿并。鱼大钓丝微,牵随碧潭迥。向晚得志归,浩歌山月静。
  • 淮上杂诗六首 - 梅尧臣 - [宋]

    舟阁下滩迟,苍黄暮滩上,偏愁逆水风,更驾崩沙浪。落日看已昏,渔灯远相向。夜阑天转寒,坐待潮流涨。
  • 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 - 梅尧臣 - [宋]

    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闲。
  • 寄题郢州白雪楼 - 梅尧臣 - [宋]

    楚之襄王问於宋玉,玉时对以郢中歌。歌为白雪阳春曲,始唱千人和,再唱百人逐。至此和者才数人,乃知高调难随俗。後来感慨起危楼,足接浮云声出屋。中古客应无,怊怅鲲鱼孟诸宿。楼倾复构春又春,酒泻琉璃烹锦鳞。青山绕栏看不尽,眼穿荡桨石城人。去知何在,寒花雨歛自生嚬。今闻太守新梁栋,试选清喉可动尘。
  • 寄王江州 - 梅尧臣 - [宋]

    休嗟谪官去,山根胜穷边。当职言无隐,他时事好还。何尝闻堠火,唯是对烟烟。渐到盆城否,犹期信可传。
  • 金陵有美堂 - 梅尧臣 - [宋]

    李白爱山如洛阳,三杯为歌愁日长。废基台殿不可识,玉燕旧栖王谢堂。公来碧瓦起栋宇,罗列图画牙作床。池头古月城下江,照见万里冰雪光。江流不尽月不死,寒浪素影东西翔。愿公乐此殊未央,慎勿区区思故乡。
  • 九日陪京东马殿院会叠嶂楼 - 梅尧臣 - [宋]

    谁言天去远,山上有楼台。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行当登泰山,云扫日月开。柏乌与城乌,两处休鸣哀。
  • 就野人买兔 - 梅尧臣 - [宋]

    霜浓草白兔初肥,苍鹘调拳猎犬携。剩付钱刀买庖餗,不须缘径更求蹄。
  • 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 - 梅尧臣 - [宋]

    九月秋风急,三川苦雾迷。卜邙新隧启,度巩短箫齐。宝剑知终合,灵蟾已陨西。松门来会葬,车马几千蹄。
  • 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二首 - 梅尧臣 - [宋]

    板与曾至郑,灵輤此归周。行哭人增慕,凝笳月正秋。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岁晏寒松下,茅苫孝子留。
  • 李尚书挽词二首 - 梅尧臣 - [宋]

    相门三世贵,家法百年同。天子赐恩礼,史臣书祖风。笳声穿苦雾,陇穴启寒蓬。自古焉能免,於兹是始终。
  • 李尚书挽词二首 - 梅尧臣 - [宋]

    伊水西头月,青山北脚云。夜台无复晓,阴岭有时熏。龙剑双埋没,庭兰竟郁芬。不知门下客,谁刻道傍文。
  • 令狐秘丞守彭州 - 梅尧臣 - [宋]

    前时草草别,渺漫二十年。从宦各所适,非为道路偏。今始一相遇,言愧少壮前。子有万里翮,尚不飞云烟。而复走陇蜀,欲以条教宣。将西过危栈,叶暗闻杜鹃。未知为郡乐,预已抱愁煎。再来与子辞,当去复留连。且念前期远,岁月实易迁。
  • 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 梅尧臣 - [宋]

    忽惊南郊信,半夜雪中来。遂哭寝门外,始嗟梁木摧。文章千古盛,风韵故人哀。忆昨临湍水,宁知隔夜台。
  • 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 梅尧臣 - [宋]

    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请章来未久,捐馆遽何如。无复淮南谕,曾成太史书。苍苍不可问,挥涕望輀车。
  • 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 梅尧臣 - [宋]

    自古岂无死,贤哉独可悲。家贫留旅榇,门庆有诸儿。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还同羊叔子,罢市见遗思。
  •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 梅尧臣 - [宋]

    夫人有贤子,往岁谪夷陵。欲使无愁郁,怡然见寝兴。外词阳磊磊,内畏实兢兢。隮寿复终贵,共为时所称。
  •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 梅尧臣 - [宋]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
  • 齐国大长公主挽词二首 - 梅尧臣 - [宋]

    贤行闻当世,尊隆异故常。每令夫结友,不为子求郎。夜月初沉海,姑星忽殒潢。临门亲祖祭,悲吹起修冈。
  • 梅尧臣
  •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梅尧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