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诗集》

中共收录了194首诗词:
  • 杂诗 - 乾隆 - [清]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无鱼非水德,无徒势云孤。鱼岂离于水,潜渊转江湖,人岂离于世,适将他有图。知一贵知二,通变乃达常,不逆复不亿,抑亦先觉良。吹芋三百人,隐笑齐宣王。
  • 紫光阁阅武举射 - 乾隆 - [清]

    抡材临别苑,射策对明廷。养士百年久,干城九塞宁。雕弓悬满月,羽箭迅流星。为问赳桓辈,能通黄石经?
  • 趁凉 - 乾隆 - [清]

    谁云广厦不知暑,偶陟高台亦趁凉。竹解纳风还蔽日,心存无逸却非忙。收来荷露堪烹茗,伏出燕雏才下梁。赢得昼长何所事,重翻旧稿一商量。
  • 咏煎盐者 - 乾隆 - [清]

    一历篷芦厂,载观盐灶民。樵山已遥远,釜海亦艰辛。火候知应熟,卤浆配欲匀。可怜终岁苦,享利是他人。
  • 科尔沁 - 乾隆 - [清]

    世笃姻盟拟晋秦,宫中教养喜成人。诗书大义能明要,妫汭丛祥遂降嫔。此日真堪呼半子,当年欲笑议和亲。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
  • 古别离 - 乾隆 - [清]

    古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至今八万六干会,后会滔滔无止期。可怜一会才一日,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古别离,天上犹如此.人间可例推,设使无会晤,安用苦别离?古别离,长吁嘻!
  • 塞上山 - 乾隆 - [清]

    层峰高矗觉天低,蔚绿萦丹霁景(雨夷)。树列周崖成鹿柴,花披乱锦点霜蹊。经时几欲忘龙塞,佳处还教迟马蹄。自古诗人多未到,独留生面待谁题。
  • 过广宁望医巫闾山恭依皇祖圣祖仁皇帝元韵 - 乾隆 - [清]

    海旭凝螺黛,罡风削玉蓉,灵奇经览乍,圣迹蹑寻重。过客群停辔,仙人迥矗峰,徒思山侧径,未抚寺前松。万古为幽镇,千秋溯舜封,崇功标地纪,秩祀偶天宗。嶻嶭疑鶱凤,巉峘突逴龙,盈眸欣积素,步马迟娄胸。
  • 题唐岱山水便面 - 乾隆 - [清]

    尝闻名山有旦评,可览不如可游妙,可游复不如可民,绘林想亦同兹道。唐岱笔法老尤健,云烟淡染秋山照,缚茅蜗舍据佳胜,寒江堪弄严公钓。峰容树态总天真,碧萝苍石归诗料,犹疑谷合籁作时,翏翏于喁号万窍。是中应有肥遁人,召以蒲轮头屡掉,岂似北山隐士流,移文徒惹稚圭诮。
  • 阅马 - 乾隆 - [清]

    平原草色著霜初,试阅天闲万乘余。凤耳临风多(马兔)(马录),龙鬐耀日有驔鱼。漫夸唐牧张千锦,何用周王历八虚。燕市骊黄抡选遍,遗材犹恐伏盐车。
  • 白鹿洞诗 - 乾隆 - [清]

    李渤结庐后,绛帐开紫阳。经纶归性命,道德焕文章。剖析危微旨,从容礼法场。祗今传鹿洞,几席有余香。
  • 读《贞观政要》 - 乾隆 - [清]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 冬至斋居偶阅旧稿志怀 - 乾隆 - [清]

    静听迢迢宫漏长,斋居暂屏万机忙。那无诗句娱清景,恰有梅梢送冷香。案积陈编闲检点,志期旧学重商量。灰飞子夜调元律,又喜天心复一阳。
  • 戒得堂 - 乾隆 - [清]

    戒得早成堂,荏苒廿岁徙,每来必有诗,忆祖兼敕己。今当归政后,吟咏可罢尔,然有不可罢,孜孜在训子。楚南北之军,宵小犯天理,更切得捷音,惭不可言矣。
  • 梁武帝 - 乾隆 - [清]

    乘其危窃其祚,萧衍道成视刘裕。宫城围吴兴拒,徒称马袁仍厚遇。本失正末奚数,定律兴乐曾何助。特佞佛奉象塑,舍身同泰功德慕。初祖谒直指处,漆桶弗契乃北去。祀牺牲代面素,庙不血食语不惧。饿台城应始悟,荷荷那得金仙护。
  • 东园观麦 - 乾隆 - [清]

    迩日雨实佳,今朝晴更好。麦苗即菁菁,麦穗亦矫矫。飏风披离离,邀露滟(白白白)(白白白)。十分纵未定,八分固可保。夫子鄙学稼,樊迟器量小。园林有弄田,藉以农功考。五谷斯其一,其四期尚早。无不冀有收,冀收宵旰祷。
  • 新正重华宫侍皇太后宴 - 乾隆 - [清]

    元正大礼贺慈宁,翌日重华凤辇停。左右承颜娱永昼,曾元绕膝乐家庭。盆中茂树万年柏,阶际才舒两叶蓂。小部梨园呈法曲,致辞总是祝修龄。
  • 红叶 - 乾隆 - [清]

    迭嶂青云放晓晴,乍看红叶一枝横。徘徊体物难成句,几点玫瑰衬绿琼。
  • 菜花 - 乾隆 - [清]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 柳条边 - 乾隆 - [清]

    西接长城东属海,柳条结边画内外,不关阨塞守藩篱,更匪舂筑劳民惫。取之不尽山木多,植援因以限人过,盛京吉林各分界,蒙古执役严谁何。譬之文囿七十里,围场岂止逾倍蓰,周防节制存古风,结绳示禁斯足矣。我来策马循边东,高可逾越疏可通,麋鹿来往外时获,其设还与不设同。意存制具细何有,前人之法后人守,金汤巩固万年
  • 乾隆
  •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乾隆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