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

中共收录了1920首诗词:
  • 次韵王临太博马上 - 苏辙 - [宋]

    冬晚霜露重,城遥鞍马劳。徒知事奔走,曾未补毫毛。水旱嗟嚬蹙,疮痍费抑搔。莫归何暇食,堆按簿书高。
  • 次韵沈立少卿白鹿 - 苏辙 - [宋]

    白鹿何年养,惊猜未肯驯。轩除非本性,饮食强依人。照影冰浮水,飞毛雪洒尘。独游应已倦,忽见乍疑神。野色明幽步,烟芜荐卧身。异姿人共爱,清意尔谁亲。日暖山苗熟,风微涧草春。何缘解缰絷,奔放任天真。
  • 南窗 - 苏辙 - [宋]

    京师三日雪,雪尽泥方深。闭门谢还往,不闻车马音。西斋书帙乱,南窗初日升。展转守床榻,欲起复不能。开户失琼玉,满阶松竹阴。客従远方来,疑我何苦心。疏拙自当尔,有酒聊共斟。
  • 送钱婺州纯老 - 苏辙 - [宋]

    桃花汴水半河流,已作南行第一舟。倦报朝中言啧乱,喜闻淮上橹咿呦。平时答策词无枉,此去为邦学更优。自古东阳足贤守,请君重赋沈公楼。
  • 张安道尚书生日 - 苏辙 - [宋]

    出入三朝望愈尊,淮阳退卧避喧烦。崇高历遍知皆安,风俗频迁气独存。世事直须劳旧德,归心那复厌名藩。赤松作栏功虽切,白发忧时义所敦。仁比高山年自保,秋逢生日喜盈门。知公知命身无祷,聊为生灵举寿樽。
  • 送张公安道南都留台 - 苏辙 - [宋]

    识公岁已深,従公非一日。仰公如重云,庇我贫贱迹。公归无留意,我处念平昔。少年喜文字,东行始观国。成都多游士,投谒密如栉。纷然众人中,顾我好颜色。猖狂感一遇,邂逅登仕籍。尔来十六年,鬓发就衰白。谋身日已谬,处世复何益。従来学俎豆,渐老信典册。自知百不堪,偶未三见黜。譬如沟中断,谁复强收拾。高怀绝尘土,
  • 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 - 苏辙 - [宋]

    西湖草木公所种,仁人实使甘棠重。归来筑室傍湖东,胜游还与邦人共。公年未老发先衰,对酒清欢似昔时。功成业就了无事,令名付与他人知。平生著书今绝笔,闭门燕居未尝出。忽来湖上寻旧游,坐令湖水生颜色。酒行乐作游人多,争观窃语谁能呵。十年思颍今在颍,不饮耐此游人何。
  •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 苏辙 - [宋]

    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 和子瞻濠州七绝虞姬墓 - 苏辙 - [宋]

    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 和子瞻濠州七绝浮山洞 - 苏辙 - [宋]

    洞府元依水面开,秋潮每到洞门回。幽人燕坐门前石,长看长淮船去来。
  • 次韵子瞻记十月十六日所见 - 苏辙 - [宋]

    君不见天高后土黄,变化出入唯阴阳。旋凝细雾作飞雹,复遣震雷追日光。可怜万物甚微细,坐听百变随颠僵。深根固蒂无计遁,倏来忽返安能防。平生未见实惊耳,稍远不知如隔墙。君看歌舞醉华屋,下有累絷排两廊。眼前苦乐尚悬绝,空中造化知有亡。我居宛丘厌凝冱,雪翻海水填陂塘。但知膏泽利牟麦,恣食饼饵真嘉祥。山阳所访亦
  • 宛丘二咏 - 苏辙 - [宋]

    旱湖堤上柳空多,倚岸轻舟奈汝何。秋雨连渠添积润,春风吹冻忽生波。虫鱼便尔来无数,凫雁犹疑未肯过。持诧钱塘应笑我,坳中浮芥两么麽。古殿山花丛百围,故园曾见色依依。凌寒强比松筠秀,叶艳空惊岁月非。冰雪纷纷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希。山中草木谁携种,潦倒尘埃不复归。
  • 欧阳太师挽词三首 - 苏辙 - [宋]

    雄文元命世,直气早成风。受任衰迟后,安邦反侧中。回天深有力,扈圣耻言功。事已身随去,惊嗟柱石空。唐弊文初丧,书成法至今。雍容趋圣处,深切可人心。气力知难继,风流喜不淫。悬知公欲谢,异说勇交侵。推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西门行有恸,东阁见无期。念昔先君子,尝蒙国士知。旧恩终未报,感叹不胜悲。
  • 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 - 苏辙 - [宋]

    高岸为谷谷为陵,一时豪杰空飞腾。身随造化不复返,忽若野雀逢苍鹰。当年碑刻最深固,风吹土蚀消无棱。遗文漫灭雨中迹,翠石断裂春后冰。古坟欲毁野庙废,行人不去往鞍凭。书生耽玩立风雪,饥驴厌苦疲奴憎。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缯。不如好事孙太守,牛车徙置华堂登。绕墙罗列耀珪璧,罢燕起读留宾朋。却思遗迹本安
  • 和子瞻监试举人 - 苏辙 - [宋]

    登科岁云徂,旧学日将落。外遭饥寒侵,内苦忧患铄。传家足坟史,遗说本精约。群言久纷荡,开卷每惊矍。居官忝庠序,授业止干龠。朝廷发新令,长短弃前彟。缘饰小学家,睥睨前王作。声形一分解,道义因附托。安行厌衢路,强挽就縻缚。纵横施口鼻,烂熳涂丹垩。强辩忽横流,漂荡终安泊。忆惟法初传,欲讲面先怍。新科劝多士,
  • 和子瞻画鱼歌 - 苏辙 - [宋]

    潜鱼在渊安可及,垂饵投竿易如拾。横江设网虽不仁,一瞬未移收百十。画鱼何者漫区区,终日辛勤手拮据。已嫌长网不能遍,肯信一竿良有余。鲲鲵骇散蛟龙泣,获少惊多亦何益。愿従网罟登君庖,碎首屠鳞非所惜。
  • 将出洛城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引观杨惠之塑宝 - 苏辙 - [宋]

    寺古依乔木,僧闲正莫年。为生何寂寞,爱客尚留连。虚牖罗修竹,空厨响细泉。坐听谈旧事,遍识洛中贤。虚室无寻丈,青山有百层。回峰看不足,危石恐将崩。听法来天女,依岩老梵僧。须弥传纳芥,观此信还曾。壁毁丹青在,移来殿庑深。赋形惊变态,观佛觉无心。旌旂翻空色,笙竽含妙音。风流出吴样,遗法到如今。
  • 登封道中三绝 少林寺赠顿起 - 苏辙 - [宋]

    一径乔林下黄叶,三山翠壁绕禅居。共君将住还归去,欲问安心知已疏。
  • 登嵩山十首 醒心泉 - 苏辙 - [宋]

    上山苦饥渴,中道得寒泉。举瓢石窦响,入口烦痾痊。洑流去不见,落涧声锵然。莫归复相值,相従下平川。
  • 登嵩山十首 法华岩 - 苏辙 - [宋]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
  • 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苏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