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

中共收录了1920首诗词:
  • 次韵答人见寄 - 苏辙 - [宋]

    封案青山云气腾,天将隙地养无能。窗扉迎署梅将溜,虚市无人冷欲冰。寂默忘言惭社燕,毰毸困睡比春鹰。深知大府容衰病,复值年来蚕麦登。
  • 周昉画美人歌 - 苏辙 - [宋]

    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嬉。弹丝吹竹舞罗衣,曲终对镜理鬓眉。岌然高髻玉钗垂,双鬟窈窕萼叶微。宛转踯躅従婴儿,倚楹俯槛皆有姿。拥扇执拂知従谁,瘦者飞燕肥玉妃。俯仰向背乐且悲,九重深远安得窥。周生执笔心坐驰,流传人间眩心脾。飞琼小玉云雾帏,长风吹开忽见之。梦魂清夜那复追,老人衰朽百事非。展卷一笑亦胡
  • 病中郭尉见访 - 苏辙 - [宋]

    偶成三日寒兼热,知是多闻力未全。却问药王求妙剂,惭非摩诘已虚圆。劳公强说修行渐,顾我方为病垢缠。应是床头有新酒,欲邀佳客故留连。
  • 邵武游氏老人三清堂紫芝 - 苏辙 - [宋]

    黑龟赤凤早逢师,白发苍颜老不衰。丹鼎一丸深自秘,紫芝三叶却先知。烟熏晴日云容薄,色凝秋霜玉性奇。何日刀圭救羸病,尽芟荆棘种交梨。
  • 舟过严陵滩将谒祠登台舟人夜解及明已远至桐 - 苏辙 - [宋]

    扁舟匆草出山来,惭愧严公旧钓台。舟子未应知此恨,梦中飞楫定谁催。严公钓濑不容看,犹喜桐君有故山。多病未须寻药录,従今学取衲僧闲。
  • 寄龙井辩才法三绝〈并叙〉 - 苏辙 - [宋]

    辙自绩溪蒙恩召还,将自宣城沿大江以归。家兄子瞻以书告曰:“不如道歙溪,过钱塘,一观老兄遗迹。”辙用其言。既至吴中,迫于水涸,不能久留。十月八日,游上天竺,子瞻昔与辩才师相好,今隔南山不得见,仍作三小诗以寄之。我兄教我过东吴,遗墨山间无处无。忽报冬潮催出氵匽,俗缘深重道心粗。山色青冥叶未红,湖光凝碧晓
  • 元老见访留坐具而去戏作一绝调之 - 苏辙 - [宋]

    石霜旧夺裴休笏,坐具只今君自留。留放书房还会否,受降曾不费戈矛。
  • 高邮赠别杜介供奉 - 苏辙 - [宋]

    淮南鱼米年年贱,直便归休无俸钱。锦背图书何益事,尘生弦筦正参禅。逢人未废一樽酒,送客长随百里船。世上得如君自在,不须开府事开边。〈几先去年送家兄子瞻至高邮,今年复留此相别。〉
  • 河冰稍解喜呈王适 - 苏辙 - [宋]

    留滞江湖白发生,西归犹苦冻峥嵘。春风未到冰先解,河水初深船自轻。去国偶然经画梦,逢人稍欲问都城。羁鸿共有成行喜,双鲤应将尺素迎。
  • 席上再送 - 苏辙 - [宋]

    人言虎头痴,勇作河朔游。黄河六七月,不辨马与牛。单车径北渡,横身障西流。虎头亦不痴,志在万户侯。徜徉历三边,归借坐上筹。腰垂黄金印,不受白发羞。此计虽落落,但问有志不。临岐且一醉,行役方未休。
  • 次韵张问给事喜雨 - 苏辙 - [宋]

    已收蚕麦无多日,旋喜山川同一云。禾黍趁时青覆垅,池塘流润渌生文。两宫尚废清晨集,中禁初消永夜薰。仓粟半空民望足,深耕疾耨肯忘君。
  • 和王定国寄刘贡父 - 苏辙 - [宋]

    度岭当年惜远行,过淮今日似前生。留连秋思江侵海,摇荡春心花满城。欲寄尺书慵把笔,偶闻佳句独含情。何时复看清虚会,醉听蓁筝促柱声。
  • 次韵刘贡父従驾 - 苏辙 - [宋]

    一经空记弟传兄,旧德终惭比长卿。扈驾联翩来接武,登科先后忆题名。竹林共集连诸子,棣萼相辉赖友生。它日都门俱引去,不应广受独华荣。
  •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 - 苏辙 - [宋]

    霜风瑟瑟卷梧蕉,燕处超然夜寂寥。羽客信来丹鼎具,石淙梦断水声遥。赤松作伴谁当见,黄鹄高飞未易招。剑履终身定何益,勤劳付与沛中萧。爱君忧世老弥深,特操要须得失临。晚岁飞腾推有德,故乡安稳信无心。小邦近似西山隐,元气终当北斗斟。圣主方求三世旧,老臣何止一遗簪。
  • 韩干二马 - 苏辙 - [宋]

    玉带胡奴骑且牵,银騣白鼻两争先。八坊龙种知何数,乞与岐邠并锦鞯。
  • 程之元表弟奉使江西次前年送赴楚州韵戏别 - 苏辙 - [宋]

    送君守山阳,羡君食淮鱼。送君使钟陵,羡君江上居。怜君喜为吏,临行不欷歔。纷纷出歌舞,绿发照琼梳。归鞍踏凉月,倒尽清樽余。嗟我病且衰,兀然守文书。齿疏懒食肉,一饭甘青蔬。爱水亦已干,尘土生空渠。清贫虽非病,简易由无储。家使赤脚妪,何烦短辕车。君船系东桥,兹行尚徐徐。对我竟不饮,问君独何欤。
  • 同子瞻次梅圣俞旧韵题乡舍木山 - 苏辙 - [宋]

    江槎出没浮犀牛,波涛掀天谷为洲。江寒水落惊霜秋,危根瘦节鸣寒流。脆朽吹去谁镌锼,连峰叠嶂立酋酋。吾家此山不易得,十年弃置空自尤。猿号鹤唳岂无意,委虵怪我怀羔裘。西归父老拍手笑,笑忆翁子躬薪樵。去时三山今有五,不问故园惟一丘。
  • 题李公麟山庄图〈并叙〉 - 苏辙 - [宋]

    伯时作《龙眠山庄图》,由建德馆至垂云沜,著录者十六处,自西而东凡数里,岩崿隐见,泉源相属,山行者路穷于此。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胜金岩、宝华岩、陈彭漈、鹊源。以其不可绪见也,故特著于后。子瞻既为之记,又属辙赋小诗,凡二十章,以继摩诘辋川之作云。建德馆龙眠渌净中,微吟作云雨。幽人建德居,知
  • 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 - 苏辙 - [宋]

    国老无心岂为身,五年朝谒慰簪绅。元臣事业通三世,旧将威名服四邻。遍阅后生真有道,欲谈前事恐无人。比公惟有凌云桧,岁岁何妨雨露新。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西都风物汉唐余,天作溪山养退居。盈尺好花扶几
  •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帝阁六首 - 苏辙 - [宋]

    溽暑避华构,清风迎早期。枫槐高自舞,冰雪晚初消。南讹初应历,五日未生阴。灵药收农录,薰风拂舜琴。皇心本夷旷,一气自炎凉。不废荆吴旧,民风见未央。九门已散秦医药,百辟初颁凌室冰。饮食祈君千万寿,良辰更上辟兵缯。雨迟麦粒尤坚好,日丽蚕丝转细长。入夏民间初解愠,宫中时举万年觞。汴上初无招屈亭,沅湘近在国南
  • 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苏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