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

中共收录了1920首诗词:
  • 谢张安道惠马 - 苏辙 - [宋]

    从事年来鬓似蓬,破车倦仆众人中。作诗仅比穷张籍,得马还从老晋公。夜起趋朝非所事,晓骑行乐定谁同。惯乘款段游田里,怯听駸駸两耳风。
  • 新霜 - 苏辙 - [宋]

    败檐疏户秋寒早,老人脚冷先知晓。浓霜满地作微雪,落叶投空似飞鸟。新舂未觉廪庾空,宿逋暗夺衾稠少。旱田首种未言入,敢信来年真食{左麦右少}。
  • 滟澦堆 - 苏辙 - [宋]

    江中石屏滟澦堆,鳖灵夏禹不能摧。深根百丈无敢近,落日纷纷凫雁来。何人磊落不畏死,为我赤脚登崔嵬。上有古碑刻奇篆,当使尽读磨苍苔。此碑若见必有怪,恐至绝顶遭风雷。
  • 扬州五吟其三蜀井 - 苏辙 - [宋]

    信脚东游十二年,甘泉香稻忆归田。行逢蜀井恍如梦,试煮山茶意自便。短绠不收容盥濯,红泥仍许置清鲜。早知乡味胜为客,游宦何须更著鞭。
  • 扬州五吟其四摘星亭 - 苏辙 - [宋]

    阙角孤高特地迷,迷藏浑忘日东西。江流入海情无限,莫雨连山醉似泥。梦里兴亡应未觉,後来愁思独难齐。只堪留作游观地,看遍峰峦处处低。
  • 扬州五吟其五僧伽塔 - 苏辙 - [宋]

    山头孤塔閟真人,云是僧伽第二身。处处金钱追晚供,家家蚕麦保新春。欲求世外无心地,一扫胸中累劫尘。方丈近闻延老宿,清朝留客语逡巡。
  • 扬州五吟其一九曲池 - 苏辙 - [宋]

    嵇老清弹怨广陵,隋家水调继哀音。可怜九曲遗声尽,惟有一池春水深。凤阙萧条荒草外,龙舟想像绿杨阴。都人似有兴亡恨,每到残春一度寻。
  • 移陈州牡丹偶得千叶二本喜作 - 苏辙 - [宋]

    小圃初开清潩岸,名花近取宛丘城。争言千叶根难认,忽发双葩眼自明。谪堕神仙终不俗,飞来鸾凤有余清。细锄瓦砾除荆棘,未可令齐众草生。
  • 益昌除夕感怀 - 苏辙 - [宋]

    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无心岂畏三尸诉,爱日还惊一岁休。故国二千空醉眼,新年三十恰平头。光阴未用相敦迫,领取衰翁两鬓秋。
  • 咏霜二首 - 苏辙 - [宋]

    清霜欺客病,乖夜逼窗扉。坐睡依炉暖,细声闻叶飞。蕉絺空满箧,砧杵旋催衣。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觉非。
  •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六三峡石桥 - 苏辙 - [宋]

    三峡波涛饱泝沿,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灩澦前。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老僧未省游巴蜀,松下相逢问信然。
  •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一开先瀑布 - 苏辙 - [宋]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 浴罢 - 苏辙 - [宋]

    逐客例幽忧,多年不洗沐。予发栉无垢,身垢要须浴。颠隮本天运,愤恨当谁复。茅檐容病躯,稻饭饱枵腹。形骸但癯瘁,气血尚丰足。微阳阅九地,浮彩见双目。枯槁如束薪,坚致比温玉。长斋虽云净,阅月聊一沃。石泉澣巾帨,土釜煮桃竹。南窗日未移,困卧久弥熟。华严有余帙,默坐心自读。诸尘忽消尽,法界了无瞩。恍如仰山翁,
  • 赠景福顺长老二首 - 苏辙 - [宋]

    屈指江西老,多言剑外人。身心已无著,乡党漫相亲。窜逐知何取,周旋意甚真。仍将大雷雨,一洗百生尘。
  • 赠景福顺长老二首 - 苏辙 - [宋]

    念昔先君子,南游四十年。相看顺老在,想见讷师贤。岁历风轮转,禅心海月圆。常情计延促,无语对潸然。
  •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 - 苏辙 - [宋]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 - 苏辙 - [宋]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 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 苏辙 - [宋]

    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自笑吾人强分别,不应此月倍婵娟。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七十老翁浑未惯,安居始觉贵公贤。
  • 仲夏始雷 - 苏辙 - [宋]

    阳气溟蒙九地来,经春涉夏始闻雷。麦禾此去或可望,桃李向来谁使开。号令迍邅人共怪,阴阳颠倒物应猜。一声震荡虽惊耳,遍地妖氛未易回。
  •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 - 苏辙 - [宋]

    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务幕下宾。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
  • 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苏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