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

中共收录了1920首诗词:
  •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 苏辙 - [宋]

    家风台柏老,遗直故依然。节见南迁後,神凝未瞑前。临民旧有法,训子适成篇。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
  • 唐修撰义问挽词二首 - 苏辙 - [宋]

    我返南荒日,君临旧许初。笑谈宽老病,旌旆拥茅庐。酒盏开虽数,溪堂到尚疏。谁言生死隔,近在浃旬余。
  • 堂成 - 苏辙 - [宋]

    筑室三年,堂成可居。我初不知,诸子劳劬。父母老矣,风雨未除。橐装几何,勿问有无。伐木於山,因此旧庐。不约不丰,燕处无余。堂开六楹,南北四筵。昼明速然,夜冥黯然。四邻无声,布被粗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夜如何其,趺坐燕安。善恶不恩,此心自圆。东厢靖深,以奉尝烝。老佛之庐,朝香夜灯。西厢千卷,图书之林。
  • 题韩驹秀才诗卷 - 苏辙 - [宋]

    唐朝文士例能诗,李杜高深得到希。我读君诗笑无语,恍然重见储光羲。
  • 题旧锺馗 - 苏辙 - [宋]

    济南书记今白须,岁节锺馗旧录襦。举手托天欣见雪,破鞋踏冻可怜渠。滔滔时辈今黄壤,六六年华属老夫。儿女未容翁便去,银瓶隔夜浸屠酥。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二墨禅堂 - 苏辙 - [宋]

    此心初无住,每与物皆禅。如何一丸墨,舒卷化山川。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二雨花岩 - 苏辙 - [宋]

    岩花不可攀,翔蕊久未堕。忽下幽人前,知子观空坐。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六垂云沜 - 苏辙 - [宋]

    未见垂云沜,其如归兴何。路穷双足热,为我洗磐陀。
  •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四云芗阁 - 苏辙 - [宋]

    清溪便种稻,秋晚连云熟。不待见新舂,西风芗自足。
  •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 - 苏辙 - [宋]

    五老高闲不入城,开轩肯就史君迎。坐中莫著闲宾客,物外新成六弟兄。云气飘浮衣袂举,泉流洒落佩环声。岌然终日俱无语,静寿相看意自明。
  • 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 - 苏辙 - [宋]

    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 同迟赋千叶牡丹 - 苏辙 - [宋]

    未换中庭三尺土,漫种数丛千叶花。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名园不放寻芳客,陋巷希闻载酒车。未忍画瓶修佛供,清樽酌尽试山茶。
  • 同子瞻泛汴泗得渔酒二咏 - 苏辙 - [宋]

    懒思久废诗,病肠不堪酒。强颜水石间,滥迹宾主後。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莫随使车尘,岂畏严城斗。
  • 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 - 苏辙 - [宋]

    春田不雨忧无麦,入囷得半犹足食。伏中一晒不可缓,旱田苍耳犹难得。人言春旱夏当潦,入伏未保天日好。老农经事言不虚,防风防雨如防盗。外孙读书旧有功,吾言七字传祖风。旋投诗笔到田舍,知我老来馋且慵。秋田正急车难起,汗滴肩赫愧邻里。磨声细转雪花飞,举家百口磨牙齿。食前方丈我所无,烝饼十字或有诸。孙归何用慰勤
  •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 苏辙 - [宋]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 洗竹 - 苏辙 - [宋]

    寒甚南轩竹半黄,晚抽旱笋杂榛荒。不嫌毒手千竿尽,稍放清风八月凉。短簪只堪除粪壤,新萌会看伏牛羊。扶持造化须人力,早听人言布麦糠。
  • 戏次前韵寄王巩二首 - 苏辙 - [宋]

    细竹寒花出短{上四下离},故山耕耒手曾持。宦游暂比凫鷖集,归计长遭句偻欺。歌舞梦回空历记,友朋飞去自难縻。悠悠後会须经岁,冉冉霜髭渐满颐。
  • 戏题菊花 - 苏辙 - [宋]

    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壼。微物不多分地力,终年乃尔任人须。天随匕箸几时辍,彭泽樽罍未遽无。更拟食根花落後,一依本草太伤渠。
  • 夏至後得雨 - 苏辙 - [宋]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 谢任亮教授送千叶牡丹 - 苏辙 - [宋]

    花从单叶成千叶,家住汝南疑洛南。乱剥浮苞任狼籍,并偷春色恣醺酣。香穠得露久弥馥,头重迎风似不堪。居士谁知已离畏,金盘剪送病中庵。
  • 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苏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