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

中共收录了1920首诗词:
  • 次韵李抚辰屯田修州门 - 苏辙 - [宋]

    六月江涛壁垒颓,苍崖翠甓就新台。咄嗟双阙还依旧,咫尺群山信有材。画戟风生两衙退,飞桥日出万人来。不因毁圮催兴筑,谁见雍容治剧才。
  • 和萧刓察推贺族叔司理登科还乡四首 - 苏辙 - [宋]

    家声籍籍大江西,临老挥毫捧御题。得意何殊少年乐,还家不惜醉如泥。读尽家藏万卷书,萧然华发宦游初。区区狱掾何须愧,聊把《春秋》试绪余。〈汉儒以《春秋》决狱。作官未减读书勤,簿领従今日日新。汗简韦编谁付予,传家应有下帷人。巷南诸子足才贤,邂逅相逢秀句传。强作短章同寄与,异时见我一依然。
  • 毛君惠温柑荔支二绝 - 苏辙 - [宋]

    楚山黄橘弹丸小,未识洞庭三寸柑。不有风流吴越客,谁令千里送江南。荔子生红无奈远,陈家晒白到犹难。虽无驿骑红尘起,尚得佳人一笑欢。
  • 试院唱酬十一首 试罢后偶作 - 苏辙 - [宋]

    重门闭不开,乌鸟相呼乐。晨晖转帘影,微风响松末。喧哗适已定,寂历方有觉。人生竟何事,外物巧相缚。当时不自悟,已过空成怍。耕耘亦何苦,游宦殊自恶。弃彼既已误,就此良应错。谁能即两忘,随缘更无作。
  •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 - 苏辙 - [宋]

    前山积雪暮峥嵘,燕坐微闻落瓦声。共对一尊通夜语,相看万里故乡情。信归岭上寒梅远,恨极江南春草生。明目青铜添白发,且须醉睡倒灯檠。少年高论苦峥嵘,老学寒蝉不复声。目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功名久已知前错,婚嫁犹须毕此生。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谪官似我无归计,落第怜渠有屈声。握手天涯同一
  • 阴晴不定简唐觐秘校并敖吴二君五首 - 苏辙 - [宋]

    积雨春连夏,新晴忽复阴。江痕涨犹在,梅气润相侵。蕉贮还须脱,图书渐不禁。江南旧风俗,愁绝北来心。蚕眠初上簇,麦熟正磨镰。云气重重合,江流夜夜添。荐饥人甚困,多病我仍兼。欲就桥南宿,单衣莫雨沾。涨江方断渡,小棹信轻生。贫贱谁怜汝,漂浮空自荐。一官终窃食,何计早归耕。忽发骚人恨,凄凉久未平。西邻豫章客,
  • 次前韵 - 苏辙 - [宋]

    闭门何所事,毛发日青青。齿折登山屐,尘生贳酒瓶。调心开贝叶,救病读《难经》。定起无人见,寒灯一点星。
  • 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 - 苏辙 - [宋]

    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旧来喜与门前客,终日同为酒后狂。老大心情今已尽,尘埃须发亦无光。江南留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放逐三年未遣回,复惊爆竹起春雷。祈年粗有樽中桂,寄远仍持岭上梅。莫笑牛狸抵羊酪,漫将崖蜜代官醅。二君未肯嫌贫病,犹得衰颜一笑开。
  • 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 - 苏辙 - [宋]

    寒烟幕清江,渔唱扁舟上。江转少人家,自此知安往。维舟倚丛薄,明月独相向。欲晓醉应醒,还逐轻鸥扬。稍息南市喧,初上东山月。潜鱼忽惊踊,饥雁时断绝。落叶误投签,繁霜疑积雪。苦寒良难久,爱此元气洁。
  •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 - 苏辙 - [宋]

    灯光欲凝不惊风,月色初睛若发蒙。羁客不眠诗未就,游人半醉夜方中。荒城熠耀相明灭,野水芙蓉乱白红。知欲访僧同寂寂,应怜病懒畏烛烛。宿雨初干试火城,端居无计伴游行。厌看门外繁星动,想见僧窗一点明。老罢逢春无乐事,梦回孤枕有乡情。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纸家书百镒轻。
  •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 - 苏辙 - [宋]

    族大徽音远,年高福祚多。生儿尽龙虎,封国裂山河。象服惊初掩,埋文信不磨。送车江郭满,咽绝听哀歌。安舆遍西北,丹旐历江湖。存没终无憾,哀荣两得俱。新封崇马鬣,余福荐浮图。家法苹蘩在,空堂始一虞。
  • 次韵王适一百五日太平寺看花二绝 - 苏辙 - [宋]

    遍入僧房花照眼,细寻芳径蝶随行。归时不怕江波晚,新有桥虹水上横。小槛明窗曾不住,闲花芳草遣谁栽。但须匹马寻幽胜,携取清樽到处开。
  • 赠医僧鉴清二绝 - 苏辙 - [宋]

    肘后医方老更精,须眉白尽气弥清。只应救病能无病,岂是平生学养生。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他日浴堂归洗背,回头还解放光辉。
  • 歙县岁寒堂 - 苏辙 - [宋]

    槛外甘棠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 集贤殿考试罢二首 - 苏辙 - [宋]

    振鹭纷纷未著行,初従江海觇清光。卷声风雨中庭起,笔势云烟累幅长。病眼尚能分白黑,众毛空复数骊黄。禁中已许公孙第,得失何私物自忙。衰病相侵眼渐昏,青灯细字苦劳神。遍看大轴知无力,听诵奇篇赖有人。前日鼓旗闻苦战,明朝雷雨出潜鳞。殿庐困极唯思睡,却忆登科似后身。
  • 池州萧丞相楼二首 - 苏辙 - [宋]

    丞相风流直至今,朱栏仍对旧山林。奔驰轩冕终何有,跌宕图书意最深。松绕城头风瑟缩,江浮山外气阴森。三年不起南迁想,应有前人识此心。
  • 除日二首 - 苏辙 - [宋]

    屠苏末後不辞饮,七十四人今自希。筋力明年应更减,诚心忧世久知非。脾寒服药近方验,风痹经冬势渐微。得罪明时归已晚,此生此病任人讥。
  • 除日二首 - 苏辙 - [宋]

    七十四年明日是,三千里外未归人。酒篘泉涌如迎节,诗句云生喜见春。贺客不来知我病,邻家窃语笑吾真。时人莫作乐天看,燕坐端能毕此身。
  • 春日耕者 - 苏辙 - [宋]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归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 次迟韵千叶牡丹二首 - 苏辙 - [宋]

    潩上名园似洛滨,花头种种斗尖新。共传青帝开金屋,欲遣姚黄比玉真。秦岭犹应篆诗句,杜鹃直恐降天神。老人发少花头重,起舞欹斜酒力匀。
  • 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苏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