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

中共收录了1920首诗词:
  • 次韵子瞻游孤山访惠懃惠思 - 苏辙 - [宋]

    鸟依山,鱼依湖,但有所有无所无。轻舟沿泝穷远近,肩舆上下更传呼。翩然独往不携孥,兼擅鱼鸟两所娱。困依岩石坐巉绝,行牵翠蔓随缠纡。道逢懃思访其庐,诵诗清切秋蝉孤。隐居羞踏陌上土,何人起爱轮下蒲。水南巷中罗百夫,鸡鸣朝谒至日晡。人生变化安可料,怜汝久遁终无图。凫鷖不足鹤有余,一俯一仰戚与蘧。嗟我久欲从逃
  •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 苏辙 - [宋]

    欲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
  • 答琳长老寄幽兰白术黄精三本二绝 - 苏辙 - [宋]

    老僧似识众生病,久在山中养药苗。白术黄精远相寄,知非象马费柔调。
  •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 - 苏辙 - [宋]

    我昔去彭城,明日河流至。不见五斗泥,但见三竿水。惊风郁飙怒,跳沫高睥睨。潋灩三月余,浮沉一朝事。分将食鱼鳖,何暇顾邻里。悲伤念遗黎,指顾出完垒。缭堞对连山,黄楼丽清泗。功成始逾岁,脱去如一屣。空使西楚氓,欲语先垂涕。
  •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 - 苏辙 - [宋]

    千金筑黄楼,落成费百金。谁言史君侈,聊慰楚人心。高秋吐明月,白璧悬青岑。晃荡河汉高,恍悢窗户深。邀我三日饮,不去如笼禽。史君今吴越,虽往将谁寻。
  •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 - 苏辙 - [宋]

    欲买尔家田,归种三顷稻。因营山前宅,遂作泗滨老。奇穷少成事,饱暖未应早。愿输橐中装,田家近无报。平生百不遂,今夕一笑倒。它年数亩宫,悬知迫枯槁。
  • 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 - 苏辙 - [宋]

    梁园久芜没,何以奉君游。故城已耕稼,台观皆荒丘。池塘尘漠漠,雁鹜空迟留。俗衰宾客尽,不见枚与邹。轻舟舍我南,吴越多清流。
  • 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 苏辙 - [宋]

    天公留雪待嘉平,飞霰来时晓未明。病士拥衾催暖酒,闭门不听扫瑶琼。
  • 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 苏辙 - [宋]

    去年家酿不须沽,秫米今年绝市无。雪没前山薇蕨尽,谁怜无语独携锄。
  • 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 苏辙 - [宋]

    腊中得雪春宜麦,瓮里无糟寒恼人。未暇樽罍伴佳客,先将饼饵许比邻。
  • 吕司空挽词三首 - 苏辙 - [宋]

    将相家声近,勋名晚岁隆。给扶安旧德,赐府压群公。不见弥缝迹,空推翼戴功。山公旧多可,寒士泣清风。
  • 吕司空挽词三首 - 苏辙 - [宋]

    罢郡来清颍,微官忆宛丘。颓垣那可住,隐几若将休。复起民欣愿,全归天不留。世间反覆手,有德竟无忧。
  • 酿重阳酒 - 苏辙 - [宋]

    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黄花抱蕊有佳思,金火未调无好手。老奴但欲致村酤,小婢争言试三斗。我年七十似童儿,逢节欢欣事从厚。廪粟已空豆方实,羔豚虽贵鱼可取。病嫌秋雨难为腹,老咽馋涎空有口。折花谁是送酒人,来客但有邻家父。闭门一醉莫问渠,巷争不用缨冠救。
  • 酿重阳酒 - 苏辙 - [宋]

    风前隔年曲,瓮里重阳酒,适从台无馈,饮啜不濡口。秋尝日已迫,收拾烦主妇。仰空露成霜,搴庭菊将秀。金微火犹壮,未可多覆篰。唧唧候鸣声,涓涓报初溜,轻巾漉糟脚,寒泉养罂缶。谁来共嘉节,但约邻人父。父理正艰难,一醉陶衰朽。他年或丰余,此味恐无有。
  • 秋祀高禖二绝 - 苏辙 - [宋]

    乾德年中初一新,颓坦破瓦委荆榛。兴亡举坠干戈际,闲暇方知国有人。
  • 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 - 苏辙 - [宋]

    春气侵脾久在床,开门桃李著泥香。牛鸣颇觉西湖近,凤去长怜北榭荒。欲出老人无伴侣,退归诸子解农桑。南邻约卖千竿竹,拄杖穿林看笋长。
  • 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 - 苏辙 - [宋]

    卧闻诸子到西湖,鹄鹭翩翩众客俱。纨扇藤鞋试轻駃,只鸡斗酒助欢娱。行歌久已饶渠辈,睡美犹应属老夫。春服既成沂可浴,孔门世不乏迂儒。
  • 十日二首 - 苏辙 - [宋]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 十日二首 - 苏辙 - [宋]

    忧患经怀沃漏卮,荣华过眼脱轻衣。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禄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交游散尽余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
  • 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 - 苏辙 - [宋]

    才适邦家用,学非章句儒。遭逢初莫测,流落一长吁。大节轻多难,深言究远图。收功太原守,谈笑视羌胡。
  • 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苏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