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诗集》

中共收录了1920首诗词: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虏帐 - 苏辙 - [宋]

    虏帐冬住沙陀中,索羊织苇称行宫。従官星散依冢阜,毡庐窟室欺霜风。舂粱煮雪安得饱,击兔射鹿夸强雄。朝廷经略穷海宇,岁遗缯絮消顽凶。我来致命适寒苦,积雪向日坚不融。联翩岁旦有来使,屈指已复过奚封。礼成即日卷庐帐,钓鱼射鹅沧海东。秋山既罢复来此,往返岁岁如旋蓬。弯弓射猎本天性,拱手朝会愁心胸。甘心五饵堕吾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春日寄内 - 苏辙 - [宋]

    春到燕山冰亦消,归骖迎日喜嫖姚。久行胡地生华发,初试东风脱敝貂。插髻小幡应正尔,点盘生菜为谁挑。附书勤扫东园雪,到日青梅未满条。
  •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 苏辙 - [宋]

    蒙慢未能忧悄悄,得闲时复醉昏昏。知君亦学无言语,岂悟维摩不二门。
  • 次韵孙推官朴见寄二首 - 苏辙 - [宋]

    病懒近来全废学,宦游唯是苦思乡。粗知会计犹堪仕,贪就功名有底忙。怀旧暗听秋雁过,梦归偏爱晓更长。故人知我今何念,拟向东山赋首章。
  • 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 - 苏辙 - [宋]

    眼看东邻五亩花,茅檐竹户野人家。过墙每欲随飞蝶,归舍谁怜已莫鸦。幽客偶来成晚饭,野僧何日寄新茶。三年气味长如此,归计迟迟也自嘉。
  • 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 - 苏辙 - [宋]

    北园春草径微微,未用频教剪棘茨。蜂阵纷纷初养蜜,莺巢浅浅欲生儿。客情流水兼山远,归梦游丝向日迟。懒病相将浑欲惯,赖君索我强裁诗。
  • 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 - 苏辙 - [宋]

    旅食三年已是家,堂成非陋亦非华。何方道士知人意,授与炉中一粒砂。
  • 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 - 苏辙 - [宋]

    北牖清风正满床,东坡野菜漫充肠。华池自有醍醐味,丈室仍闻薝卜香。
  • 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 - 苏辙 - [宋]

    邻人渐熟容赊酒,故客亲留为种蔬。住稳不论归有日,船通何患出无车。
  • 次韵子瞻临皋新葺南堂五绝 - 苏辙 - [宋]

    客去知公醉欲眠,酒醒寒月堕江烟。床头复有三升蜜,贫困相资恐是天。
  •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 苏辙 - [宋]

    唐朝卿相宅,此外更应无。请看庭前树,曾攀屋里姝。流传渐失实,遗老不禁徂。试问归登物,林间翠石孤。
  •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 苏辙 - [宋]

    爱君高堂上,有似蜀江壖。墙外终南近,檐西太白偏。晚梅晴自媚,老竹暗相迁。未到遥闻说,吾庐安得然。
  •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 苏辙 - [宋]

    官去空留鹤,山浮不见鳌。竹林迎日净,槐木拥亭高。乌噪知人至,蝉鸣觉口劳。谁能饮堂上,解带不穿袍。
  • 次韵子瞻题长安王氏中隐堂五首 - 苏辙 - [宋]

    君看原上墓,坟尽但余碑。谁见生前贵,尘生带下龟。高堂幸有酒,一饮岂论赀。勉强行乐耳,古人良可悲。
  •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 苏辙 - [宋]

    千叶团团一尺余,扬州绝品旧应无。赏传莒国迁钟虞,移忆胡僧置钵盂。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强将绛蜡封红萼,惟悴无言损玉肤。
  •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 - 苏辙 - [宋]

    故相林亭父老知,出群草木尚何疑。无多产业残花药,几许功名旧鼎彝。丰艳不知人世别,佳名新换使君诗。明年会看花尤好,剥尽浮苞养一枝。
  • 九日独酌三首 - 苏辙 - [宋]

    府县嫌吾旧党人,乡邻畏我昔黄门。终年闭户已三岁,九日无人共一樽。白酒近令沽野店,黄花旋遣折篱根。老妻也说无生话,独酌油然对子孙。
  • 九日独酌三首 - 苏辙 - [宋]

    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 九日独酌三首 - 苏辙 - [宋]

    平昔交游今几人,後生谁复款吾门。茅檐适性轻华屋,黍酒忘形敌上樽。东圃旋移花百本,西轩恨斫竹千根。舍南赖有凌云柏,父老经过说二孙。
  • 久雨 - 苏辙 - [宋]

    云低气尚浊,雨细泥益深。经旬势不止,晚稼日已侵。闲居赖田食,忧如老农心。堆场欲生耳,栖亩将陆沉。常赋虽半释,杂科起相寻。凶年每多暴,此忧及山林。号呼天不闻,有言不如喑。愿见云解脱,秋阳破群阴。
  • 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苏辙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