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诗集》

中共收录了460首诗词:
  •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 罗隐 - [唐]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樽。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 第五将军于余杭天柱宫(一作观)入道因题寄 - 罗隐 - [唐]

    交梨火枣味何如,闻说苕川已下车。瓦榼尚携京口酒,草堂应写颍阳书。亦知得意须乘鹤,未必忘机便钓鱼。却恐武皇还望祀,软轮征入问玄虚。
  • 简(一作荀)令生日 - 罗隐 - [唐]

    祥烟霭霭拂楼台,庆积玄元节后来。已向青阳标四序,便从嵩岳应三台。龟衔玉柄增年算,鹤舞琼筵献寿杯。自顾下儒何以祝,柱天功业济时才。
  • 野花(一作罗邺诗) - 罗隐 - [唐]

    万点红芳血色殷,为无名字对空山。多因戏蝶寻香住,少有行人辍棹攀。若在侯门看不足,为生江岸见如闲。结根必竟输桃李,长向春城紫陌间。
  • 病骢马 - 罗隐 - [唐]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自经梅雨长垂耳,乍食菰浆欲折腰。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 狄(一作秋)浦 - 罗隐 - [唐]

    晴川倚落晖,极目思依依。野色寒来浅,人家乱后稀。久贫身不达,多病意长违。还有渔舟在,时时梦里归。
  • 韦公子 - 罗隐 - [唐]

    击柱狂歌惨别颜,百年人事梦魂间。李将军自嘉声在,不得封侯亦自闲。
  • 青山庙 - 罗隐 - [唐]

    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霸主两亡时亦异,不知魂魄更无归。
  • 龙泉(一作丘)东下却寄孙员外 - 罗隐 - [唐]

    縠江东下几多程,每泊孤舟即有情。山色已随游子远,水纹犹认主人清。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百尺风帆两行泪,不堪回首望峥嵘。
  • 金山僧院 - 罗隐 - [唐]

    根盘蛟蜃路藤萝,四面无尘辍棹过。得似吾师始惆怅,眼前终日有风波。
  • 淮南送工部卢员外赴阙(一作任) - 罗隐 - [唐]

    始从豸角曳长裾,又吐鸡香奏玉除。隋邸旧僚推谢掾,汉廷高议得相如。贵分赤笔升兰署,荣著绯衣从板舆。遥想到时秋欲尽,禁城凉冷露槐疏。
  • 过废江宁县(王昌龄曾尉此县) - 罗隐 - [唐]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 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 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 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 人日新安道中见梅花(其年以徐寇停举) - 罗隐 - [唐]

    长途酒醒腊春寒,嫩蕊香英扑马鞍。不上寿阳公主面,怜君开得却无端。
  • 寄剡县主簿 - 罗隐 - [唐]

    金庭养真地,珠篆会稽官。境胜堪长往,时危喜暂安。洞连沧海阔,山拥赤城寒。他日抛尘土,因君拟炼丹。
  • 答宗人衮 - 罗隐 - [唐]

    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鴒原谩欲均余力,鹤发那堪问旧游。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 咏白菊(一作罗绍威诗) - 罗隐 - [唐]

    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香散自宜飘渌酒,叶交仍得荫香苔。寻思闭户中宵见,应认寒窗雪一堆。
  • 四顶山 - 罗隐 - [唐]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 竹下残雪 - 罗隐 - [唐]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 镇海军所贡 - 罗隐 - [唐]

    檐前飞雪扇前尘,千里移添上苑春。他日丁宁柿林院,莫宣恩泽与闲人。
  • 席上歌水调 - 罗隐 - [唐]

    余声宛宛拂庭梅,通济渠边去又回。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 罗隐
  •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罗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