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诗集》

中共收录了1004首诗词:
  • 渡瓜洲 - 文天祥 - [宋]

    跨江半壁阅千帆,虎在深山龙在潭。当日本为南制北,如今翻被北持南。眼前风景异山河,无柰诸君笑语何。坐上有人正愁绝,胡儿便道是偻儸。
  • 发高邮 - 文天祥 - [宋]

    初出高沙门,轻舫绕城楼。一水何曲折,百年此绸缪。北望渺无际,飞鸟翔平畴。寒芜入荒落,日薄行人愁。行行行湖曲,万顷涵清秋。大风吹樯倒,如汤彭蠡舟。欲寄故乡泪,使入长江流。篙人为我言,此水通淮头。前与黄河合,同作沧海沤。踟蹰忽夫意,拭泪泪不收。吴会日已远,回首重悠悠。驰驱梁赵郊,壮士何离忧。吾道久矣东,
  • 发吉州 - 文天祥 - [宋]

    己卯六月初一日,苍然亭下楚囚立,山河颠倒纷雨泣。乙亥七夕此何夕,煌煌斗牛剑光湿,戈鋋彗云雷电击。三百馀年火为德,须臾风雨天地黑。皇网解纽地维折,妾妇偷生自为贼。英雄扼腕怒须赤,贯日血忠死穷北。首阳风流落南国,正气未亡人未息。青原万丈光赫赫,大江东去日夜白。
  • 发宿迁县 - 文天祥 - [宋]

    夜梦入星槎,晓行随斗柄。衣暖露自乾,鬓寒冰欲凝。将军戴铁笠,壮士敲金镫。白眼睨青天,我生不有命。
  • 高邮怀旧 - 文天祥 - [宋]

    借问曾游处,高沙第几山。潜行鹰攫道,直上虎当关。一命虚空里,三年瞬息间。自怜今死晚,何复望生还。
  •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 文天祥 - [宋]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 十一拍 - 文天祥 - [宋]

    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长笛谁能乱愁思,呼儿且覆掌杯。云白山青万馀里,壁立石城横塞起。至戎小队出郊坰,天寒日暮山谷里。
  • 十六拍 - 文天祥 - [宋]

    乃知贫贱别更苦,况我飘转无定所。心怀百忧复千虑,世人那得知其故。娇儿不离膝,哀哉两决绝。也复可怜人,里巷尽呜咽。断肠分手各风烟,中间消息两茫然。自断此生休问天,看射猛虎终残年。
  • 十七拍 - 文天祥 - [宋]

    江头宫殿锁千门,千家今有百家存。面妆首饰杂啼痕,教我叹恨伤精魂。自有两儿郎,忽在天一方。胡尘暗天道路长,安得送我置汝傍。
  • 怀孔明 - 文天祥 - [宋]

    斜谷事不济,将星殒营中。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
  • 怀赵清逸 - 文天祥 - [宋]

    崖海真何地,驱来坐战场。家人半分合,国事决存亡。一死不足道,百忧何可当。故人髯似戟,起舞为君伤。
  • 黄州第七 - 文天祥 - [宋]

    桓桓陈将军,东屯大江北。化作虎与豺,楚星南天黑。
  • 江西第六十九 - 文天祥 - [宋]

    旄头初俶扰,义士皆痛愤。乾坤空峥嵘,向者留遗恨。
  • 愧故人 - 文天祥 - [宋]

    九门一夜涨风尘,何事痴儿竟误身。子产片言图救郑,仲连本志为排秦。但知慷慨称男子,不料蹉跎愧故人。玉勒雕鞍南上去,天高月冷泣孤臣。
  • 临岐钱别 - 文天祥 - [宋]

    圣恩优许力求田,把酒临岐钱一杯。台阁是非远已矣,乾坤俯仰愧何哉。竟追范蠡归湖去,不管胡儿放马来。强圉倘殷如孔棘,也应定策救时危。
  • 名姝吟 - 文天祥 - [宋]

    丈夫至白首,钟鼎重功名。未有朱门中,而无丝竹声。与主共富贵,不见主苦辛。名姝从何来,婉娈出神京。京人薄生男,生女即不贫。东家从王侯,西家事公卿。吾行天下多,朱紫稀晨星。大都不一一,甚者旷数城。如何世上福,冉冉归娉婷。乃知长安市,家家生贵人。
  • 明堂庆成恭进诗 - 文天祥 - [宋]

    于皇艺祖德乘乾,圣主宣光奕叶前。运再庚申皇建极,祀同癸亥数参天。中严外办三千礼,累洽重熙四十年。愿赞帝心长对越。至忱功用贯垓埏。
  • 命里 - 文天祥 - [宋]

    熊罴十万建行台,单骑谁教免胄来。一日捉将沙漠去,遭逢碧眼老回回。
  • 母第一百四十一 - 文天祥 - [宋]

    何时太夫人,上天回哀眷。墓久狐兔邻,呜呼泪如霰。
  • 南华山 - 文天祥 - [宋]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
  • 文天祥
  •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文天祥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