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诗集》

中共收录了576首诗词:
  • 谕宝二首 - 元稹 - [唐]

    沉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沉。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洗此泥下玉,照耀台殿深。刻为传国宝,神器人不侵。冰置白玉壶,始见清皎洁。珠穿殷红缕,始见明洞彻。镆铘无人淬,两刃幽壤铁。秦镜无人拭,一片埋雾月。骥跼环堵中,骨附筋入节。虬蟠尺泽内,鱼贯蛙同穴。艅艎无巨海,
  • - 元稹 - [唐]

    江瘴节候暖,腊初梅已残。夜来北风至,喜见今日寒。扣冰浅塘水,拥雪深竹阑。复此满尊醁,但嗟谁与欢。
  • 邮竹 - 元稹 - [唐]

    庭有萧萧竹,门有阗阗骑。嚣静本殊途,因依偶同寄。亭亭乍干云,袅袅亦垂地。人有异我心,我无异人意。
  • 公安县远安寺水亭见展公题壁,漂然泪流,因 - 元稹 - [唐]

    碧涧去年会,与师三两人。今来见题壁,师已是前身。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
  • 梦井 - 元稹 - [唐]

    梦上高高原,原上有深井。登高意枯渴,愿见深泉冷。裴回绕井顾,自照泉中影。沉浮落井瓶,井上无悬绠。念此瓶欲沉,荒忙为求请。遍入原上村,村空犬仍猛。还来绕井哭,哭声通复哽。哽噎梦忽惊,觉来房舍静。灯焰碧胧胧,泪光疑冏冏。钟声夜方半,坐卧心难整。忽忆咸阳原,荒田万馀顷。土厚圹亦深,埋魂在深埂。埂深安可越,
  • 大云寺二十韵 - 元稹 - [唐]

    地胜宜台殿,山晴离垢氛。现身千佛国,护世四王军。碧耀高楼瓦,赪飞半壁文。鹤林萦古道,雁塔没归云。幡影中天飏,钟声下界闻。攀萝极峰顶,游目到江濆。驯鸽闲依缀,调猿静守群。虎行风捷猎,龙睡气氛氲。获稻禅衣卷,烧畬劫火焚。新英蜂采掇,荒草象耕耘。钵付灵童洗,香教善女熏。果枝低罯罯,花雨泽雰雰。示化维摩疾,
  • 赋得玉卮无当 - 元稹 - [唐]

    共惜连城宝,翻为无当卮。 讵惭君子贵,深讶拙工隳。 泛蚁功全少,如虹色不移。 可怜珍砾石,何计辨糟醨。 江海诚难满,盘筵莫妄施。 纵乖斟酌意,犹得奉光仪。
  • 缘路 - 元稹 - [唐]

    总是玲珑竹,兼藏浅漫溪。沙平深见底,石乱不成泥。烟火遥村落,桑麻隔稻畦。此中如有问,甘被到头迷。
  • 酬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之作 - 元稹 - [唐]

    近日金銮直,亲于汉珥貂。内人传帝命,丞相让吾僚。郡悬旌远,长安谕日遥。因君蕊珠赠,还一梦烟霄。
  • 杏园 - 元稹 - [唐]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 华岳寺 - 元稹 - [唐]

    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 天坛上境 - 元稹 - [唐]

    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万里洞中朝玉帝,九光霞外宿天坛。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因为南昌检仙籍,马君家世奉还丹。
  • 使东川·嘉陵江二首 - 元稹 - [唐]

    秦人惟识秦中水,长想吴江与蜀江。今日嘉川驿楼下,可怜如练绕明窗。千里嘉陵江水声,何年重绕此江行。只应添得清宵梦,时见满江流月明。
  •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 元稹 - [唐]

    一年秋半月偏深,况就烟霄极赏心。金凤台前波漾漾,玉钩帘下影沉沉。宴移明处清兰路,歌待新词促翰林。何意枚皋正承诏,瞥然尘念到江阴。
  • 予病瘴,乐天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仍题四 - 元稹 - [唐]

    紫河变炼红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金籍真人天上合,盐车病骥轭前惊。愁肠欲转蛟龙吼,醉眼初开日月明。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销雪尽意还生。
  • 陪诸公游故江西韦大夫通德湖旧居有感,题四 - 元稹 - [唐]

    高墉行马接通湖,巨壑藏舟感大夫。尘壁暗埋悲旧札,风帘吹断落残珠。烟波漾日侵颓岸,狐兔奔丛拂坐隅。唯有满园桃李下,膺门偏拜阮元瑜。
  • 刘二十八以文石枕见赠,仍题绝句,以将厚意 - 元稹 - [唐]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
  • 远望 - 元稹 - [唐]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 遭风二十韵 - 元稹 - [唐]

    洞庭瀰漫接天回,一点君山似措杯。暝色已笼秋竹树,夕阳犹带旧楼台。湘南贾伴乘风信,夏口篙工厄溯洄。后侣逢滩方拽,前宗到$浦已眠桅。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峰雪浪堆。罔象睢盱频逞怪,石尤翻动忽成灾。胜凌岂但河宫溢,坱轧浑忧地轴摧。疑是阴兵致昏黑,果闻灵鼓借喧豗。龙归窟穴深潭漩,蜃作波涛古岸颓。水客暗游烧野
  • 赠崔元儒 - 元稹 - [唐]

    殷勤夏口阮元瑜,二十年前旧饮徒。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些些风景闲犹在,事事颠狂老渐无。今日头盘三两掷,翠娥潜笑白髭须。
  • 元稹
  •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元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