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诗集》

中共收录了313首诗词:
  • 石子涧二首 - 范仲淹 - [宋]

    飞泉落处满潭雷,一道苍然石壁开。故老相傅应可信,此山云出雨须来。
  • 书酒家壁 - 范仲淹 - [宋]

    当炉一曲竹枝歌,肠断江南柰尔何。游子未归春又老,夜来风雨落花多。
  • 送常熟钱尉 - 范仲淹 - [宋]

    姑苏台下水如蓝,天赐仙乡奉旨甘。梅淡柳黄春不浅,王孙归思满江南。
  • 送河东提刑张太博 - 范仲淹 - [宋]

    忆守姑苏日,见君已惊人。翩翩幕中画,落落席上珍。强记及敏力,一一精如神。洎余领西帅,密与羌夏邻。君来贰边郡,表里还相亲。有如得四支,周旋卫其身。予始按万渠,兵行百物陈。而君主其事,进退皆有伦。羌酋八九百,醉歌喜齗齗。传告以号令,再拜冈不驯。作城大顺川,扼胡来路津。汉军始屯集,虑骑俄纷纶。诸将稍畏怯,
  • 送黄灏员外 - 范仲淹 - [宋]

    三十馀年交旧心,相逢那复议升沉。卑飞尘土味诚薄,达宦风波忧更深。自古荣华浑一梦,即时欢笑敌千金。追陪未久还离索,早晚轩车重见寻。
  • 睢阳学舍书怀 - 范仲淹 - [宋]

    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 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 - 范仲淹 - [宋]

    南豳日日接英标,公外追随岂待招。恶劝酒时图共醉,痛赢棋处肯相饶。一抛言笑如何遣,频得音书似不遥。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 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二首 - 范仲淹 - [宋]

    天遣今宵无寸云,故开秋碧挂冰轮。诗人不悔衣沾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 依韵酬叶道卿中秋对月二首 - 范仲淹 - [宋]

    孤光千里与君逢,最爱无云四望通。处处楼台竞歌宴,的能爱月几人同。
  • 诸暨道中作 - 范仲淹 - [宋]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 陈质殿丞挽歌词 - 范仲淹 - [宋]

    贤者逝如斯,皇天岂易知。众人皆堕泪,君子欲安碑。几世传清白,满乡称孝慈。贤哉生令嗣,遗秀在兰芝。
  • 城大顺回道中作 - 范仲淹 - [宋]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
  • 道士程用之为余传神因题 - 范仲淹 - [宋]

    貌古神疏画本难,因师心妙发毫端。无功可上凌烟阁,留取云山静处看。
  • 过长安醉别资政郑侍郎 - 范仲淹 - [宋]

    乡关交复亲,把酒且逡巡。共上青云路,相看白发人。有为须报国,无事即颐神。故素几云在,风音莫厌频。
  • 和黄揔太博上知郡杜少卿 - 范仲淹 - [宋]

    万石君贤再出麾,犹龙川上五歌时。九重执宪清规在,十镇分忧白发知。环禁申威星拱极,铃斋舒啸月侵帷。金台下客思何报,愿上中和乐职诗。
  • 和庞醇之见寄 - 范仲淹 - [宋]

    北楼千尺午犹寒,冉冉飞尘不可干。横望沧溟了无际,贵人休向画图看。
  •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八·天门泉 - 范仲淹 - [宋]

    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七·天门 - 范仲淹 - [宋]

    天门绝境游,熙然揖灏气。下顾莽苍间,云雷走平地。天威不远人,孰起欺天意。
  •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三·筠亭 - 范仲淹 - [宋]

    为爱碧鲜亭,入夏叩叩至。台榭竞生烟,独有清凉意。高冈凤不来,幽人此沉醉。
  • 和僧长吉湖居五题其四·风笛 - 范仲淹 - [宋]

    风引湖边笛,焉知非隐沦。一声裂云去,明月生精神。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 范仲淹
  •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范仲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