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诗集》

中共收录了313首诗词:
  • 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 范仲淹 - [宋]

    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泽国,真赏即瀛洲。江景来秦塞,风情属庾楼。刘琨增坐啸,王粲斗销忧。秀发千丝堕,光摇匹练柔。双双翔乳燕,两两睡驯鸥。折翠赠归客,濯清招隐流。宴回银烛夜,吟度玉关秋。胜处千场醉,劳生万事浮。王公多雅故,思去共仙舟。
  • 应製赏花钓鱼 - 范仲淹 - [宋]

    万汇嘉亨日,皇心豫宴辰。华林新濯雨,灵沼正涵春。帝幄纷仙花,天钩掷锦鳞。洋洋颁睿唱,赓颂浃簪绅。
  • 咏史五首其二·有虞氏 - 范仲淹 - [宋]

    成都成邑即天开,终践尧基咏起哉。但得四门元凯至,九韶何必凤皇来。
  • 咏史五首其四·商人 - 范仲淹 - [宋]

    履癸昆吾祸莫移,应天重造帝王基。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 咏史五首其五·周人 - 范仲淹 - [宋]

    斧钺为藩忍内侵,商人涂炭奈何深。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
  • 咏史五首其一·陶唐氏 - 范仲淹 - [宋]

    纯衣黄冕历星辰,白马彤车一百春。莫道茅茨无复见,古今时有致尧人。
  • 游乌龙山寺 - 范仲淹 - [宋]

    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 又和赏梅 - 范仲淹 - [宋]

    故人为使富天才,相与抽毫赋早梅。气豓未劳横玉笛,风光先合倒金垒。陇头欲寄交情远,林下初逢病眼开。必若和羹有遗味,花王应亦命公台。
  • 寄乡人 - 范仲淹 - [宋]

    长白一寒儒,登荣三纪馀。百花春满地,二麦雨随车。鼓吹前迎道,烟霞指旧庐。乡人莫相羡,教子读诗书。
  • 留题江秀才旧居 - 范仲淹 - [宋]

    结舍近沧洲,江山不外求。我来明月夜,更得主人留。
  • 钓台诗 - 范仲淹 - [宋]

    汉包六合冈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 寄欧静秀才 - 范仲淹 - [宋]

    君归一水遥,魂断木兰桡。赖有南轩竹,清风慰寂寥。
  • 寄石学士 - 范仲淹 - [宋]

    家有清白志,所实甑中尘。休去无生涯,老来犹苦辛。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邻。蹭蹬未携手,得无羞故人。
  • 寄赠林逋处士 - 范仲淹 - [宋]

    唐虞重逸人,束帛降何频。风俗因君厚,文章至老淳。玉田耕小隐,金阙梦高真。罢钓轮生蠹,慵冠鉴积尘。饵莲攀鹤顶,歌雪扣琴身。墨妙青囊秘,丹灵绿发新。岭霞明四望,岩笋入诸邻。几侄簪裾盛,诸生礼乐循。朝迁唯薦鹗,乡党不伤麟。吊古夫差国,怀贤伍相津。剧谈来剑侠,腾啸骇山神。有客瞻冥翼,无端预薦绅。未能忘帝力,
  • 江城对月 - 范仲淹 - [宋]

    南国风波远,东门冠盖回。多情是明月,相逐过江来。
  •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 - 范仲淹 - [宋]

    一路入岚堆,还惊禹凿开。林无恶兽住,岩有好泉来。云阵藏雷去,山根到海回。莫辞登绝顶,南望即天台。
  • 南楼 - 范仲淹 - [宋]

    南楼百尺馀,清夜微埃歇。天会诗人情,遗此高高月。
  • 四民诗其二·农 - 范仲淹 - [宋]

    圣人作耒耜,苍苍民乃粒。国俗俭且淳,人足而家给。九载襄陵祸,比户犹安辑。何人变清风,骄奢日相袭。製度非唐虞,赋斂由呼和浩特吸。伤哉田桑人,常悲大弦急。一夫耕几垅,游堕如云集。一蚕吐几丝,罗绮如山入。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 送何白节推宰晋原二首 - 范仲淹 - [宋]

    盛府兼名邑,荣归指故林。多年望乡泪,万里倚门心。江馆春寒薄,山程晚翠深。板与迎侍日,桃李正芳阴。
  • 送何白节推宰晋原二首 - 范仲淹 - [宋]

    此行深惜别,所喜是宁亲。祖帐千门晓,乡关锦国春。鸟歌疑劝酒,山态似迎人。我绝南陔望,因兄泪满巾。
  • 范仲淹
  •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范仲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