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诗集》

中共收录了313首诗词:
  • 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 - 范仲淹 - [宋]

    云坛共上百神清,碧坞红霞相照明。幽草欲迷丹井处,乱峰依旧白云生。亭亭翠纛高杉矗,险险狂雷落石轰。待得九霄鸾鹤驭,玉书应改地仙名。
  • 依韵和襄阳王源叔龙图见寄 - 范仲淹 - [宋]

    高车赴南岘,敝郊主东道。风采喜一见,布素情相好。屈指四十秋,于今岁寒保。我起为君寿,善颂复善祷。愿尽杯中物,薄言理可到。君子贵有终,功名非必早。期端卿大夫,所尚贤而老。世虑久乃周,圣门深已造。与君誓许国,无忝于祖考。洁如凤食竹,乐若鱼在藻。安得长相亲,时时一绝倒。不忘平生期,明月满怀抱。
  • 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 - 范仲淹 - [宋]

    丹阳太守意何如,先谒茅卿始下车。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初。偶寻灵草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不更從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山居。
  • 鹦鹉 - 范仲淹 - [宋]

    堂上每云云,金笼久受恩。思山诚有意,对主忍无言。性比孤鸾洁,声殊百舌繁。云林如一去,应喜谢朱门。
  • 咏史五首其三·夏后氏 - 范仲淹 - [宋]

    景命还将伯益传,九川功大若为迁。讴歌终在吾君子,岂是当时不让贤。
  • 咏蚊 - 范仲淹 - [宋]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 与张焘太博行忻代间因话江山作 - 范仲淹 - [宋]

    数年风土塞门行,说着江山意暂清。求取罢兵南国去,满楼苍翠是平生。
  • 越上闻子规 - 范仲淹 - [宋]

    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赠方秀才 - 范仲淹 - [宋]

    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 赠广宣大师 - 范仲淹 - [宋]

    忆昔同游紫阁云,别来三十二迥春。白头相见双林下,犹是清朝未退人。
  • 赠茅山张道者 - 范仲淹 - [宋]

    有客平生爱白云,无端年老尚红尘。祇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
  • 赠攀秀才 - 范仲淹 - [宋]

    五代支雷屯,九野皆龙战。开国如棋枰,皇极何由建。太祖乘天飞,大发光华旦。攀公江表来,经纶还如电。微子入姬周,仓皇救涂炭。四海乃大同,万里闻薰风。礼乐与征伐,出自明光宫。大动未大赏,积庆宜我穷。李广不封侯,继世多英雄。公有承家子,所至神明理。复有起家孙,一见知千里。和气十洲春,清流九江九。非有神笔梦,
  • 赠叶少卿 - 范仲淹 - [宋]

    退也天之道,东南事了人。风波抛旧路,花月伴闲身。湖外扁舟远,门中驷马新。心從今日泰,家似昔时贫。见子登西掖,携孙过北邻。白云高阁曙,渌水后池春。樽酒呼前辈,鑪香叩上真。祇应阴德在,八十富精神。
  • 过馀杭白塔寺 - 范仲淹 - [宋]

    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六·玉女捣衣石 - 范仲淹 - [宋]

    但见岩前砧,谁闻月下杵。金文与铁色,璨璨知千古。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二·中峰 - 范仲淹 - [宋]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一·公路涧 - 范仲淹 - [宋]

    嵩高发灵源,北望洛阳注。清流引河汉,白气横云雾。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 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 - 范仲淹 - [宋]

    山中宰相下崖扃,静接游人笑傲行。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莫道隐君同德少,樽前长揖圣贤清。
  • 和杨畋孤琴咏 - 范仲淹 - [宋]

    爱此千年器,如见古人面。欲弹换朱丝,明月当秋汉。我愿宫商弦,相应声无间。自然召南风,莫起孤琴叹。
  • 寄西湖林处士 - 范仲淹 - [宋]

    萧索绕家云,清歌独隐沦。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一水无涯静,群峰满眼春。何当伴闲逸,尝酒过诸邻。
  • 范仲淹
  •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范仲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