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诗集》

中共收录了313首诗词:
  • 送徐登山人 - 范仲淹 - [宋]

    重君爱诗书,孜孜不知老。白发末理生,惟谈圣人道。爱君妙山水,所得是神气。尺素写林峦,邈有千里意。今日江南行,孤云无系程。直指九华峰,去扫先君茔。却来华阳川,与我溪上盟。行歌紫芝秀,坐啸清风生。练真变金骨,飘飘朝玉京。结成物外游,忘此天下情。
  • 送湛公归四明讲席 - 范仲淹 - [宋]

    满面南风指四明,山长水曲不胜情。自言此去云林下,惟讲华严报太平。
  • 送真元二上人归吴中 - 范仲淹 - [宋]

    归心不可夺,千里故园春。及见市朝事,却思江海人。烟波方得伴,松月定为邻。愿结虎溪社,休休老此身。
  • 苏州十咏其八·伍相庙 - 范仲淹 - [宋]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 苏州十咏其九·观风楼 - 范仲淹 - [宋]

    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碧寺烟中静,红桥柳际明。登临岂刘白,满目见诗情。
  • 苏州十咏其三·洞庭山 - 范仲淹 - [宋]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 苏州十咏其十·南园 - 范仲淹 - [宋]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 苏州十咏其四·虎丘山 - 范仲淹 - [宋]

    昔见虎耽耽,今为佛子岩。云寒不出寺,剑静未离潭。幽步萝垂径,高禅雪闭庵。吴都十万户,烟瓦亘西南。
  • 苏州十咏其五·阊门 - 范仲淹 - [宋]

    吴门耸阊阖,迎送每跻攀。一水帝乡路,片云师子山。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白傅归休处,盘桓几厚颜。
  • 苏州十咏其一·泰州十咏 - 范仲淹 - [宋]

    至德本无名,宣尼一此凭。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南国奔方远,西山道始亨。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
  • 岁寒堂三题其三·松风阁 - 范仲淹 - [宋]

    此阁宜登临,上有松风吟。非弦亦非匏,自起箫韶音。明月万里时,何必开绿琴。凤皇下云霓,锵锵鸣中林。淳如葛天歌,太古传于今。洁如庖义易,洗入平生心。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 滕子京以真籙相示因以赠之 - 范仲淹 - [宋]

    泰山采芝人,吏隐清淮滨。金函秘实籙,奉之如高真。谓子有仙志,兴言一相示。叩头鸣天鼓,玉书粲然异。白云引轻素,朱丝闻灵篇。题云天实岁,传于任凤仙。兵火换九州,于兹三百年。非有灵物持,此书安得全。绿字起龙蛇,丹文挂星斗。六甲当奉行,百神乃奔走。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服此上清籙,
  • 谢黄揔太博见示文集 - 范仲淹 - [宋]

    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期。金石有正声,讵将群响随。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时。仰止江夏公,大醇元小疵。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规。邈与圣贤会,岂以富贵移。谁言荆棘滋,独此生兰芝。谁言蛙黾繁,独此蟠龙龟。岂徒一时异,将为千古奇。愿此周召风,达我尧舜知。致之讽谏路,升之诰命司。二雅正得失,
  • 驯鸥咏 - 范仲淹 - [宋]

    万物有常性,性无不贵生。风翔与骏奔,一一远害情。鴥彼沙上鸥,皎皎霜雪明。月宿沧洲静,日浴沧浪清。何以狎溪人,溪人澹无营。循循自饮啄,往往相逢迎。徘徊两无猜,何慕复何惊。客有怀依依,云水言将归。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 依韵酬池州钱绮翁 - 范仲淹 - [宋]

    天涯彼此勿冲冲,内乐何须位更崇。白发监州身各健,青山绕郭景多同。日高窗外眠方起,月到樽前宴未终。况在江南佳丽地,重阳犹见牡丹红。
  • 依韵酬黄灏秀才 - 范仲淹 - [宋]

    再贬鄱川信不才,子规相爱劝归来。客心但感江山助,天意难期日月回。白雪孤琴弥冷淡,浮云双阙自崔嵬。南方岁晏犹能乐,醉尽黄花见早梅。
  • 依韵酬李光化叙怀 - 范仲淹 - [宋]

    列宿专城且自娱,清名善最即前涂。江山乐国诚难会,风月诗家的不辜。未必晚成轮早达,好将高笑代长吁。公馀更励经邦业,思为清朝赞禹谟。
  • 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一·鹤 - 范仲淹 - [宋]

    华亭孤立病时身,终日徘徊尚海滨。露掌思高还警夜,芝田音断欲务春。千年灵气何求药,八变奇姿已过人。莫厌在阴犹寡和,九臯非晚见精神。
  • 依韵答梁坚运判见寄 - 范仲淹 - [宋]

    蔽野旌旗色,满山笳吹声。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 - 范仲淹 - [宋]

    徽音来景毫,盛事耸吴乡。上象三台照,高文五色章。纯如登乐府,渊若测天潢。寒谷春重煦,幽宫草特芳。感知心似血,思报鬓成霜。新定惭无惠,姑苏惜未康。尧汤馀水旱,刘白旧风光。北阙云霓远,南园橘柚荒。愿闻歌画一,敢议赋长杨。碌碌嘲须解,循循教弗忘。迹甘荣路外,情寄圣门傍。几托为鱼梦,江湖尚渺茫。
  • 范仲淹
  •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范仲淹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