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集》

中共收录了816首诗词:
  • 和赵国兴知录赠琴 - 辛弃疾 - [宋]

    赵君胸中何瑰奇,白日照耀珊瑚枝。新诗哦成七字句,孤桐赠我千金资。人间皓齿蛾眉斧,筝笛纷纷君未许。自言工作古谁骚,十指黄钟挟大吕。芙蓉清江薜荔塘,灵均一去乘鸾凰。君试一弹来故乡,荷衣蕙带芳椒堂。往时嵇阮二三子,能以遗音还正始。谁令窈窕从户窥,曾闻长卿心好之。低头儿女调音节,此器岂因渠辈设。劝君往和薰风
  •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 辛弃疾 - [宋]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解后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 林贵文买牡丹见赠至彭村偶题 - 辛弃疾 - [宋]

    宝刀和雨剪流霞,送到彭村刺史家。闻道名园春已过,千金还买暨家花。
  • 寿赵守 - 辛弃疾 - [宋]

    天孙锦字织云烟,来向红尘了世缘。前去中秋犹十日,后来甲子更千年。墙南竹韵调琴谱,堂北萱香载酒船。且与剪圭旧约,不妨却伴橘中仙。
  • 寿朱晦翁 - 辛弃疾 - [宋]

    西风卷尽护霜筠,碧玉壶天月色新。凤历半千开诞日,龙山重九逼佳辰。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 书渊明诗后 - 辛弃疾 - [宋]

    渊明避俗未闻道,此是东坡居士云。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 闻科诏勉诸子 - 辛弃疾 - [宋]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 戏书圆觉经后 - 辛弃疾 - [宋]

    圆觉十二菩萨问,吾取一二余鄙哉。若是如来真实语,众生却自胜如来。
  • 忆李白 - 辛弃疾 - [宋]

    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
  • 玉真书院经德堂 - 辛弃疾 - [宋]

    平生经德几人知,莫忘当年两字师。绝代本无空谷叹,逢人且觅镇山诗。千章古木阴浓处,万卷藏书读尽时。却把一杯堂上笑,世间多少噉名儿。
  • 赵文远见和用韵答之 - 辛弃疾 - [宋]

    粝食粗衣饱暖时,从他鼻涕自垂颐。万金药岂世无有,九折臂余人始知。过雨沾香辞落蔕,随风飞絮趁游丝。我无妙语酬春事,惭愧新歌值凤吹。
  • 重叶梅 - 辛弃疾 - [宋]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 重叶梅 - 辛弃疾 - [宋]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折我最繁枝,不许冰壶荐。
  • □□□ - 辛弃疾 - [宋]

    莺未老。花谢东风扫。 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 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 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来年将告老 - 辛弃疾 - [宋]

    渐识空虚不二门,扫除诸幻绝根尘。此心自拟终成佛,许事从今只任真。有我故应还起灭,无求何自别冤亲。西山病叟支离甚,欲向君王乞此身。
  • 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 - 辛弃疾 - [宋]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 和诸葛元亮韵 - 辛弃疾 - [宋]

    偊泛清溪李郭船,路旁人已羡登仙。看君不似南阳卧,只似哦诗孟浩然。
  • 即事示儿 - 辛弃疾 - [宋]

    扫迹衡门下,终朝抱膝吟。贫须依稼穑,老不厌山林。有酒无余愿,因闲得此心。西园早行乐,桃李渐成阴。
  • 仙迹岩 - 辛弃疾 - [宋]

    地秘岩藏骨,谿灵膝印痕。虚床惟太姥,别席尽曾孙。披牒秦朝远,遗坛汉祀存。何时幔亭侧,重复见幢幡。
  • 移竹 - 辛弃疾 - [宋]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 辛弃疾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辛弃疾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