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集》

中共收录了816首诗词:
  • 书清凉境界壁 - 辛弃疾 - [宋]

    江左何时见王谢,风流且对竹间梅。最怜飞雪苍苔上,时有珍禽蹴地来。
  • 宿驿 - 辛弃疾 - [宋]

    他乡异县老何堪,短发萧萧不胜簪。旋买一樽持自贺,病身安稳到江南。
  • 宿驿 - 辛弃疾 - [宋]

    云外丹青万仞梯,木阴合处子规啼。嘉陵栈路吾能说,略似黄亭到紫溪。
  • 题福州参泉二首 - 辛弃疾 - [宋]

    两泉水出更温泉,这里原无一二三。欲识当年参字意,行人浴罢试求参。
  • 题福州参泉二首 - 辛弃疾 - [宋]

    三泉参错本儿嬉,认作参星转更痴。却笑世间真狡狯,古今能有几人知。
  • 赠延福端老二首 - 辛弃疾 - [宋]

    飘然瓶锡信行藏,偶驻姜峰古道场。欲识高人用心处,白云堂下一罏香。
  • 赠延福端老二首 - 辛弃疾 - [宋]

    我来欲问小乘禅,惭愧尘埃未了缘。忽忆去年秋夜话,共听山雨不成眠。
  • 止酒 - 辛弃疾 - [宋]

    渊明爱酒得之天,岁晚还吟止酒篇。日醉得非促龄具,只今病渴已三年。
  • 一枝花/促拍满路花 - 辛弃疾 - [宋]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 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
  • 答余叔良和韵 - 辛弃疾 - [宋]

    东舍延朝爽,西林媚夕曛。有生同扰扰,何路出纷纷。暖日鹓鸾伴,空山鸟兽群。本来同一致,休笑众人醺。
  • 关悟老住明教禅院 - 辛弃疾 - [宋]

    道人匡庐来,籍籍倾众耳。规摹小轩中,坐稳得坎止。慈云为谁出,法席应众启。招提隐山腹,深净端可喜。夜禅余机锋,文字入游戏。会有化人来,伽陀开短纸。
  • 和前人韵 - 辛弃疾 - [宋]

    池鱼岂足较浮沉,邱貉何曾异古今。末路长怜鞭马腹,淡交端可炙牛心。山方高卧云长乱,松本忘言风自吟。昨日溪南鸡酒社,长卿多病不能临。
  • 和前人韵 - 辛弃疾 - [宋]

    茶瓜不作片时留,又向悠然作胜游。花径似经新扫酒,竹林唤起旧风流。天教有象皆楷写,世已无书可校讐。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
  • 书寿宁寺壁 - 辛弃疾 - [宋]

    门前幽径踏苍苔,犹忆前回信步来。午醉正酣归未得,斜阳古殿橘花开。
  • 书停云壁 - 辛弃疾 - [宋]

    学作尧夫自在诗,何曾因物说天机。斜阳草舍迷归路,却与牛羊作伴归。
  • 书停云壁 - 辛弃疾 - [宋]

    万事随缘无所为,万法皆空无所思。惟有一条生死路,古今来往更何疑。
  • 赠申孝子世宁 - 辛弃疾 - [宋]

    六月烈日日正中,时有叛将号群兇。平人血染大溪浪,比屋焰照鹅湖峰。白刃纷纷避行路,六合茫茫何处去。妻见夫亡不敢啼,母弃儿奔那忍顾。药市申公鬓有霜,卧病经时不下床。平生未省见兵革,出门正尔逢豺狼。豺狼满市如流水,追索金缯心未已。可怜累世积阴功,今日将为兵死鬼。世宁孝行何高高,慨慷性命轻鸿毛。尔时自欲赴黄
  • 诸葛元亮见和复用韵答之 - 辛弃疾 - [宋]

    大儒学礼小儒诗,听取胪传夜控颐。事出肺肝人易见,道如饮食味难知。此生能著几緉屐,何处高悬一缕丝。却笑空山顽老子,年来堪受八风吹。
  • 王孙信/寻芳草 - 辛弃疾 - [宋]

    有得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 辛弃疾 - [宋]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 辛弃疾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辛弃疾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