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南寺 - 苏轼 - [宋]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 - 苏轼 - [宋]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 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 苏轼 - [宋]

    鸳鸯湖边月如水,孤舟夜傍鸳鸯起。平明击缆石桥亭,惭愧冒寒髯御史。结交最晚情独厚,论心无数今有几。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怪君颜采却秀发,无乃迁谪反便美。天公欲困无奈何,世人共抑真疏矣。毗陵高山锡为骨,陆子遗味泉冰齿。贤哉仲氏早拂衣,占断此山长洗耳。山头望湖光泼眼,山下濯足波生指。倘容逸少问金
  •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 苏轼 - [宋]

    吴王池馆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记名。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桧待升平。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 苏轼 - [宋]

    城头月落尚啼乌,乌榜红舷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飏双凫。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 次韵代留别 - 苏轼 - [宋]

    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
  • 宿海会寺 - 苏轼 - [宋]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猱争。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辛饥肠鸣。北度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 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 苏轼 - [宋]

    (一作六月六日以病在告,独游湖上诸寺,晚谒损之,戏留七绝)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烦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 成都进士杜暹伯升出家名法通往来吴中 - 苏轼 - [宋]

    欲识当年杜伯升,飘然云水一孤僧。若教俯首随缰锁,料得如今似我能。(柳子玉云,通若及第,不过似我。)
  • 刁景纯赏瑞香花忆先朝侍宴次韵 - 苏轼 - [宋]

    上宛夭桃自作行,刘郎去后几回芳。厌従年少追新赏,闲对宫花识旧香。欲赠佳人非泛洧,好纫幽佩吊沉湘。鹤林神女无消息,为问何年返帝乡。
  • 去年秋偶游宝山上方入一小院阒然无人有僧隐 - 苏轼 - [宋]

    此云阇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润还复至其室则死葬数月矣作诗题其壁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读书常闭户,客至不举头。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飗。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却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 听僧昭素琴 - 苏轼 - [宋]

    至和无攫aa7,至平无按抑。不知微妙声,究竟何従出。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心。此心知有在,尚复此微吟。
  • 孔长源挽词二首 - 苏轼 - [宋]

    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南荒尚记诛元恶,东越谁能事细儿,耆旧如今几人在,为君无憾为时悲。小堰门头柳系船,吴山堂上月侵筵。潮声夜半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长源自越过杭,夜饮有美堂上联句。长源诗云,天目远随双凤落,海门遥蹙两潮趋,一坐称善。)岂意日斜庚子后,忽惊
  • 张安道乐全堂 - 苏轼 - [宋]

    列子御风殊不恶,犹被庄生讥数数。步兵饮酒中散琴,于此得全非至乐。乐全居士全于天,维摩丈室空翛然。平生痛饮今不饮,无琴不独琴无弦。我公天与英雄表,龙章凤姿照鱼鸟。但令端委坐庙堂,北狄西戎谈笑了。如今老去苦思归,小字亲书寄我诗。试问乐全全底事,无全何处更相亏。
  •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 过旧游 - 苏轼 - [宋]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待月台 - 苏轼 - [宋]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只従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荼蘼洞 - 苏轼 - [宋]

    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发暗香来。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北园 - 苏轼 - [宋]

    汉水巴山乐有余,一麾従此首归途。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
  •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 苏轼 - [宋]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将赴河中,密迩太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灭雁荡也。)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
  • 董储郎中尝知眉州与先人游过安丘访其故居见 - 苏轼 - [宋]

    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