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 - 苏轼 - [宋]

    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 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 苏轼 - [宋]

    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愁客倦吟花以酒,佳人休唱日衔山。共知寒食明朝过,且赴僧窗半日闲。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 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 - 苏轼 - [宋]

    花开酒美盍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明年纵健人应老,昨日追欢意正违。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
  • 立春日病中邀安国仍请率禹功同来仆虽不能饮 - 苏轼 - [宋]

    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东方烹狗阳初动,南陌争牛卧作团。老子従来兴不浅,向隅谁有满堂欢。斋居卧病禁烟前,辜负名花已一年。此日使君不强喜,新春风物为谁妍。青衫公子家千里,白首先生杖百钱。曷不相将来问病,已教呼取散花天。
  • 奉和陈贤良 - 苏轼 - [宋]

    不学孙吴与六韬,敢将驽马并英豪。望穷海表天还远,倾尽葵心日愈高。身外浮名休琐琐,梦中归思已滔滔。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鳌。
  •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 - 苏轼 - [宋]

    蓬瀛宫阙隔埃氛,帝乐天香似许闻。瓦弄寒蟾鸳卧月,楼生晴霭凤盘云。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大隐本来无境界,北山猿鹤谩移文。
  •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 苏轼 - [宋]

    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东风竞倚栏。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
  • 成伯家宴造坐无由辄欲效颦而酒已尽入夜不欲 - 苏轼 - [宋]

    道士令严难继和,僧伽帽小却空回。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道士令,悦神乐中所谓离而复合者。杜诗云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 - 苏轼 - [宋]

    一杯连坐两髯棋,数片深红入座飞。十分潋滟君休诉,且看桃花好面皮。?唐人诗云:未有桃花面皮,先作杏子眼孔。?野饮花间百物无,杖头惟挂一葫芦。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 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二首 - 苏轼 - [宋]

    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後匡衡不点灯。待凿平江百尺井,要分清暑一壶冰。佐卿恐是归来鹤,次律宁非过去僧。他日莫寻王粲宅,梦中来往本何曾。
  • 丙子重九二首 - 苏轼 - [宋]

    穷途不择友,过眼如乱云。余子谁复数,坐阅两使君。共饮去年堂,俯看秋水纹。此水与此人,相追两沄沄。老去各休息,造化嗟长勤。佳哉此令节,不惜与子分。何以娱我客,游鱼在清濆。水师三百指,铁网欲掩群。获多虽一快,买放尤可欣。此乐真不朽,明年我归耘。
  • 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 苏轼 - [宋]

    寂寞东京月旦州,德星无复缀珠旒。莫嗟平兴空神物,尚有西斋接胜流。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雪堂亦有思归曲,为谢平生马少游。
  •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二首 - 苏轼 - [宋]

    森森画戟拥朱轮,坐咏梁公觉有神。白傅闲游空诵句,拾遗穷老敢论亲。东海莫怀疏受意,西风幸免庚公尘。为公过岭传新唱,催发寒梅一信春。
  • 悼朝云 - 苏轼 - [宋]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 荆州十首 - 苏轼 - [宋]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 荆州十首 - 苏轼 - [宋]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耕牛未尝汗,投种去如捐。农事谁当劝,民愚亦可怜。平生事游惰,那得怨凶年。
  • 荆州十首 - 苏轼 - [宋]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 荆州十首 - 苏轼 - [宋]

    沙头烟漠漠,来往厌喧卑。野市分獐闹,官船过渡迟。游人多问卜,伧叟尽携龟。日暮江天静,无人唱楚辞。
  • 荆州十首 - 苏轼 - [宋]

    太守王夫子,山东老俊髦。壮年闻猛烈,白首见雄豪。食雁君应厌,驱车我正劳。中书有安石,慎勿赋离骚。
  • 荆州十首 - 苏轼 - [宋]

    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爆竹惊邻鬼,驱傩聚小儿。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