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 苏轼 - [宋]

    树头啄木常疑客,客去而瞋定不然。脱辖已应生井沫,解衣聊复起庖烟。平生诗酒真相污,此去文书恐独贤。早晚西湖映华发,小舟翻动水中天。寂寞东京月旦州,德星无复缀珠旒。莫嗟平舆(舆音预。)空神物,尚有西斋接胜流。春梦屡寻湖十顷,家书新报橘千头。雪堂亦有思归曲,为谢平生马少游。
  • 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仲 - 苏轼 - [宋]

    碧畦黄陇稻如京,岁美人和易得情。鉴里移舟天外思,地中鸣角古来声。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二子有如双白鹭,隔江相照雪衣明。
  • 次韵钱越州 - 苏轼 - [宋]

    髯尹超然定逸群,南游端为访云门。谪仙归侍玉皇案,老鹤来乘刺史轓。已觉簿书哀老子,故知笾豆有司存。年来齿颊生荆棘,习气因君又一言。
  • 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 - 苏轼 - [宋]

    海隅荒怪有谁珍,零落珊瑚泣季伦。法供坐令微物重,(轼旧有怪石供。)色难归致孝心纯。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玭珠出泗滨。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麾扇自宁亲。
  •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 苏轼 - [宋]

    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濑船。蓝尾忽惊新火后,(白乐天《寒食》诗云: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遨头要及浣花前。(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游,谓之遨头,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山西老将诗无敌,洛下书生语更妍。共向北山寻二士,画桡鼍鼓聒清眠。
  • 复次前韵谢赵景贶陈履常见和兼简欧阳叔弼兄 - 苏轼 - [宋]

    能诗李长吉,识字扬子云。端能居此府,坐啸获两君。逝将江湖去,浮我五石樽。眷焉复少留,尚为世所醺。或劝莫作诗,儿辈工织纹。朱弦寄三叹,未害俗耳闻。共寻两欧阳,伐薪照黄昏。是家有甘井,汲多终不浑。
  • 到颍未几公帑已竭斋厨索然戏作数句 - 苏轼 - [宋]

    我昔在东武,吏方谨新书。斋空不知春,客至先愁予。采杞聊自诳,食菊不敢余。岁月今几何,齿发日向疏。幸此一郡老,依然十年初。梦饮本来空,真饱竟亦虚。尚有赤脚婢,能烹赪尾鱼。心知皆梦耳,慎勿歌归欤。
  •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 - 苏轼 - [宋]

    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西来庾公尘,已濯长淮波。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但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秦郎忽过我,赋诗如《卷阿》。句法本黄子,(谓鲁直也。)二豪与揩磨。(其兄少游与张文潜。)嗟我久离群,逝将老西河。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小范真可人,独肯勤收罗。瘦马识aa35耳,枯桐得云和。近闻馆李生,(
  • 送程德林赴真州 - 苏轼 - [宋]

    君为县令元丰中,吏贪功利以病农。君欲言之路无従,移书谏臣以自通,(谏臣,蹇受之也。)元丰天子为改容。我时匹马江西东,问之逆旅言颇同。老人爱君如刘宠,小儿敬君如鲁恭。尔来明目达四聪,收拾驵骏冀北空。君为赤令有古风,政声直入明光宫。天厩如海养群龙,并收其子岂不公,(君之子祁举制策,文学行义,为时所称。)
  • 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 - 苏轼 - [宋]

    二年三蹑过淮舟,款段还逢马少游。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且穷愁。孤松早偃元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更欲河边几来往,只今霜雪已蒙头。
  •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 - 苏轼 - [宋]

    窈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忽见秋风吹落水,遥知霜叶满长安。诗成送与刘夫子,莫遣孙郎帐下看。
  • 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今复以是日相 - 苏轼 - [宋]

    瘁感之作诗菊盏萸囊自古传,长房宁复是臞仙。应従汉武横汾日,数到刘公戏马年。对玉山人虽老矣,见恒河性故依然。王郎九日诗千首,今赋黄楼第二篇。
  •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 苏轼 - [宋]

    南山北阙两非真,东颍西湖迹已陈。季子来归初可喜,老聃新沐定非人。酒清不醉休休暖,睡稳如禅息息匀。自笑尘劳馀一念,明年同泛越溪春。
  • 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钱穆父王仲至蒋颖叔皆次 - 苏轼 - [宋]

    闭不予者若能以韩干二散马易之者盖可许也复次前韵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平生锦绣肠,早岁藜苋腹。従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逝将仇池石,归溯岷山渎。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一篇独异论,三占従两卜。群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风??掠原野,
  • 次韵颖叔观灯 - 苏轼 - [宋]

    安西老守是禅僧,到处应然无尽灯。永夜出游従万骑,诸羌入看拥千层。便因行乐令投甲,不用防秋更打冰。振旅归来还侍燕,十分宣劝恐难胜。
  • 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燕射 - 苏轼 - [宋]

    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航。宣劝不辞金碗侧,醉归争看玉鞭长。锦囊诗草勤收拾,莫遣鸡林得夜光。
  • 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 苏轼 - [宋]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归従三人游,便足了此身。公堤不改作,姥岭行开新。幽梦随子去,松花落衣巾。
  • 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 - 苏轼 - [宋]

    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香螺脱黡来相群,能结缥缈风中云。一灯如萤起微焚,何时度惊缪篆纹。缭绕无穷合复分,绵绵浮空散氤氲,东坡持是寿卯君。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共厄中年点蝇蚊,晚遇斯须何足云。君方论道承华勋,我亦旗鼓严中军。国恩当报敢不勤,但愿不为世所醺。尔来白发
  •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 - 苏轼 - [宋]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 赠清凉寺和长老 - 苏轼 - [宋]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巾。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