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雪后至临平与柳子玉同至僧舍见陈尉列 - 苏轼 - [宋]

    落帆古戍下,积雪高如丘。强邀诗老出,疏髯散飕飗。僧房有宿火,手足渐和柔。静士素寡言,相对自忘忧。铜炉擢烟穗,石鼎浮霜沤。征夫念前路,急鼓催行舟。我行虽有程,坐稳且复留。大哉天地间,此生得浮游。
  • 钱道人有诗云直须认取主人翁作两绝戏之 - 苏轼 - [宋]

    首断故应无断者,冰销那复有冰知。主人苦苦令侬认,认主人人竟是谁。有主还须更有宾,不如无境自无尘。只従半夜安心后,失却当前觉痛人。
  • 和苏州太守王规甫侍太夫人观灯之什余时以刘 - 苏轼 - [宋]

    不觉朱幡辗后尘,争看绣幰锦缠轮。洛滨侍従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但逐东山携妓女,那知后阁走穷宾。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翻翻缇骑走香尘,激激飞涛射火轮。美酒留连三夜月,丰年倾倒五州春。(时浙西皆以不熟罢灯,惟苏独盛。)安排诗律追强对,蹭蹬归期为恶宾。堕珥遗簪想无限,华胥犹见梦回人。
  •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 - 苏轼 - [宋]

    自酌金樽劝孟光,更教长笛奏伊凉。(子玉家有笛妓。)牵衣男女绕太白,扇枕郎君烦阿香。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醒时情味吾能说,日在西南白草冈。
  • 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 - 苏轼 - [宋]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
  •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退圃 - 苏轼 - [宋]

    百丈休牵上濑船,一钩归钓缩头鳊。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俗说黄杨岁长一寸,遇闰退三寸。)
  •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远楼(栖) - 苏轼 - [宋]

    西山烟雨卷疏帘,北户星河落短檐。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
  • 祭常山回小猎 - 苏轼 - [宋]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书轩 - 苏轼 - [宋]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无言亭 - 苏轼 - [宋]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涵虚亭 - 苏轼 - [宋]

    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 - 苏轼 - [宋]

    身轻步隐去忘归,四柱亭前野约微。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南园 - 苏轼 - [宋]

    不种夭桃与绿杨,使君应欲候农桑。春畦雨过罗纨腻,夏垅风来饼饵香。
  • 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 - 苏轼 - [宋]

    破匣哀鸣出素虬,倦看鶂鶂听呦呦。明朝只恐兼烹鹤,此去还须却佩牛。便可先呼报恩子,不妨仍带醉乡侯。他年万骑归应好,奈有移文在故丘。
  • 留别雩泉 - 苏轼 - [宋]

    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何时泉中天,复照泉上人。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 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 苏轼 - [宋]

    十载漂然未可期,那堪重作看花诗。门前恶语谁传去,醉后狂歌自不知。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我亦更何辞。相従痛饮无余事,正是春容最好时。
  • 座上赋戴花得天字 - 苏轼 - [宋]

    清明初过酒阑珊,折得奇葩晚更妍。春色岂关吾辈事,老狂聊作座中先。醉吟不耐欹纱帽,起舞従教落酒船。结习渐消留不住,却须还与散花天。
  •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 - 苏轼 - [宋]

    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髡。不肯惺惺骑马回,玉山知为玉人颓。紫云有语君知否,莫唤分司御史来。
  • 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辄往従之公择有诗戏用其 - 苏轼 - [宋]

    我生固多忧,肉食常苦墨。轩然就一笑,犹得好饮力。闻君过云龙,对酒两静默。急携清歌女,山郭及未昃。一欢难力致,邂逅有胜特。喧蜂集晚花,乱雀啅丛棘。山人乐此耳,寂寞谁侍侧。何当求好人,聊使治要襋。使君自孤愤,此理谁相直。不如学养生,一气服千息。
  • 和孙莘老次韵 - 苏轼 - [宋]

    去国光阴春雪消,还家踪迹野云飘。功名正自妨行乐,迎送才堪博早朝。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明年我亦江东去,不问繁华与寂寥。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