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和沈立之留别二首 - 苏轼 - [宋]

    而今父老千行泪,一似当时初去时。不用镌碑颂遗爱,丈人清德畏人知。卧闻铙鼓送归艎,梦里匆匆共一觞。试问别来愁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去时,予在江陵。)
  •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 - 苏轼 - [宋]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爱君五十著彩服,儿啼却得偿当年。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西河郡守谁复
  • 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三首 - 苏轼 - [宋]

    倾盖相欢一笑中,従来未省马牛风。卜邻尚可容三径,投社终当作两翁。古意已将兰缉佩,招词闲咏桂生丛。此身自断天休问,白发年来渐不公。朝见新荑出旧槎,骚人孤愤苦思家。五噫处士太穷约,三赋先生多诞夸。帐外鹤鸣奁有镜,筒中钱尽案无鲑。玉川何日朝金阙,白昼关门守夜叉。(时贾欲再娶。)生涯到处似樯乌,科第无心摘颔
  • 于潜僧绿筠轩 - 苏轼 - [宋]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 苏轼 - [宋]

    江山虽有余,亭榭苦难稳。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天功争向背,诗眼巧增损。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狠。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我诗久不作,
  •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诗五首暴雨初晴 - 苏轼 - [宋]

    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烟云好处无多子,及取昏鸦未到间。洛邑従来天地中,嵩高苍翠北邙红。风流耆旧消磨尽,只有青山对病翁。(谓富公也。)白汗翻浆午景前,雨余风物便萧然。应倾半熟鹅黄酒,照见新晴水碧天。疾雷破屋雨翻河,一扫清风未觉多。应似画师吴道子,高堂巨壁写降魔。客路三年不见山,上楼相对梦魂间
  •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 - 苏轼 - [宋]

    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山中只有苍髯叟,数里萧萧管送迎。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山人睡觉无人
  •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会再用前韵 - 苏轼 - [宋]

    月入秋帷病枕凉,霜飞夜簟故衾香。可怜吹帽狂司马,空对亲舂老孟光。不作雍容倾座上,翻成肮脏倚门旁。人间此会论今古,细看茱萸感叹长。
  • 胡穆秀才遗古铜器似鼎而小上有两柱可以覆而 - 苏轼 - [宋]

    只耳兽啮环,长唇鹅擘喙。三趾下锐春蒲短,两柱高张秋菌细。君看翻覆俯仰间,覆成三角翻两髻。古书虽满腹,(古有篆五字不可识)。苟有用我亦随世。嗟君一见呼作鼎,才注升合已漂逝。不如学鸱夷,尽日盛酒真良计。
  •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 - 苏轼 - [宋]

    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 - 苏轼 - [宋]

    解组归来道益光,坐看百物自炎凉。卷帘堂上檀槽闹,送客林间桦烛香。浅量已愁当酒怯,非才尤觉和诗忙。何人贪佩黄金印,千柱耽耽锁北冈。人间膏火正争光,每到藏春得暂凉。多事始知田舍好,凶年偏觉野蔬香。溪山胜画徒能说,来往如梭为底忙。老去此身无处著,为翁载插万松冈。
  • 答李邦直 - 苏轼 - [宋]

    美人如春风,著物物未知。羁愁似冰雪,见子先流澌。子従徐方来,吏民举熙熙。扶病出见之,惊我一何衰。知我久慵倦,起我以新诗。诗词如醇酒,盎然熏四支。径饮不觉醉,欲和先昏疲。西斋有蛮帐,风雨夜纷披。放怀语不择,抚掌笑脱颐。别来今几何,春物已含姿。柳色日夜暗,子来竟何时。徐方虽云乐,东山禁游嬉。又无狂太守,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披锦亭 - 苏轼 - [宋]

    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谁道使君贫且老,绣屏锦帐咽笙簧。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野人庐 - 苏轼 - [宋]

    少年辛苦事犁锄,刚厌青山绕故居。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 和潞公超然台次韵 - 苏轼 - [宋]

    我公厌富贵,常苦勋业寻。相期赤松子,永望白云岑。清风出谈笑,万窍为号吟。吟成超然诗,洗我蓬之心。嗟我本何人,麋鹿强冠襟。身微空志大,交浅屡言深。嘱公如得谢,呼我幸寄音。但恐酒钱尽,烦公挥橐金。
  • 同年王中甫挽词 - 苏轼 - [宋]

    先帝亲收十五人,(仁宗朝贤良十五人,今惟富郑公、张宣徽、钱纯老及余与舍弟在耳。)四方争看击鹏鹍。如君才业真堪用,顾我衰迟不足论。出处升沉十年后,死生契阔几人存。他时京口寻遗迹,宿草犹应有泪痕。
  • 七月五日二首 - 苏轼 - [宋]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还复此微吟,往和糟床注。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秋来未云几,风月已清亮。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西风送落日,万窍含凄怅。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 赵郎中见和戏复答之 - 苏轼 - [宋]

    赵子吟诗如泼水,一挥三百八十字。奈何效我欲寻医,恰似西施藏白地。赵子饮酒如淋灰,一年十万八千杯。若不令君早入务,饮竭东海生黄埃。我衰临政多缪错,羡君精采如秋鹗。颇哀老子今日饮,为君坐啸主画诺。
  • 送乔施州 - 苏轼 - [宋]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鸡号黑暗通蛮货,(胡人谓犀为黑暗。)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乔受知于吴丞相,而施州风土大类长沙。)
  •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 苏轼 - [宋]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