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食雉 - 苏轼 - [宋]

    雄雉曳修尾,惊飞向日斜。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烹煎杂鸡鹜,爪距漫槎牙。谁知化为蜃,海上落飞鸦。
  • 和子由除日见寄 - 苏轼 - [宋]

    薄官驱我西,远别不容惜。方愁后会远,未暇忧岁夕。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念为儿童岁,屈指已成昔。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释。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愁来岂有魔,烦汝为攘磔。寒梅与冻杏,嫩萼初似麦。攀条为惆怅,玉蕊何时折。不忧春艳晚,行见弃夏核。人生行乐耳,
  • 观湖二首 - 苏轼 - [宋]

    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山分宿雾尽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升霞影色欹残火,及物气焰明纤埃。可怜极大不知已,浮生野马悠悠哉。
  • 真兴寺阁祷雨 - 苏轼 - [宋]

    太守亲従千骑祷,神翁远借一杯清。云阴黯黯将嘘遍,雨意昏昏欲酝成。已觉微风吹袂冷,不堪残日傍山明。今年秋熟君知否,应向江南饱食粳。
  • 答李端叔 - 苏轼 - [宋]

    若人如马亦如班,笑履壶头出玉关。已入西羌度沙碛,又来东海看涛山。识君小异千人里,慰我长思十载间。西省怜君?一作邻居?时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闲。
  • 次韵答顿起二首 - 苏轼 - [宋]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茎。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
  •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 苏轼 - [宋]

    月次於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天工与我两厌事,孰居无事为此形。与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温室观尧蓂。自怜太史牛马走,伎等卜祝均倡伶。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陶泓不称管城沐,醉石可助平泉醒。故持二物与夫子,欲使妙质留天庭。但令滋液到枯槁,勿遣光景生晦冥。上书挂名岂待
  • 次韵江晦叔二首 - 苏轼 - [宋]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 苏轼 - [宋]

    元章作书日千纸,平生自苦谁与美。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锦囊玉轴来无趾,粲然夺真疑圣智。忍饥看书泪如洗,至今鲁公余乞米。
  • 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 - 苏轼 - [宋]

    君家家学陋相如,宜与诸儒论石渠。古纸无多更分我,自应给札奏新书。
  •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 苏轼 - [宋]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遥知别後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 观湖二首 - 苏轼 - [宋]

    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山分宿雾尽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升霞彩色攲残火,及物气焰明纤埃。可怜极大不知已,浮生野马悠悠哉。
  • 韩康公挽词三首 - 苏轼 - [宋]

    再世忠清德,三朝翊赞勋。功成不归国,就访敢忘君。旧学严诗律,余威靖塞氛。何当继韩奕,故吏总能文。
  • 韩康公挽词三首 - 苏轼 - [宋]

    西第开东阁,初筵点后尘。笙歌邀白发,灯火乐青春。扶路三更罢,回头一梦新。赋诗犹墨湿,把卷独沾巾。
  • 梅花二首 - 苏轼 - [宋]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 南堂五首 - 苏轼 - [宋]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 南堂五首 - 苏轼 - [宋]

    他时夜雨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 南堂五首 - 苏轼 - [宋]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 南堂五首 - 苏轼 - [宋]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 三月二十日开园三首 - 苏轼 - [宋]

    西园牡龠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鹤睡觉时风露下,落花飞絮满衣襟。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