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渐台通翠浪,暑殿转清风。帘卷东朝散,金乌未遽中。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小殿黄金榜,珠帘白玉钩。一声双日跸,春色满皇州。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舞羽诸羌伏,销兵万汇苏。只应黄纸诰,便是赤灵符。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帏。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令节陈诗岁岁新,从官何以寿吾君。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辩文。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五日占云十日风,忧勤终岁为三农。春来有喜何人见,好学神孙类祖宗。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忠臣谅节今千岁,孝女孤风满四方。不复巫阳占郢梦,空余仲御扣河章。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共道十年无腊雪,且欣三白压春田。尽驱南亩扶犁手,稍发中都朽贯钱。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不独清心能省事,应缘克已自销兵。传闻塞外千君长,欲趁新年贺太平。
  • 太皇太后阁六首 - 苏轼 - [宋]

    长养恩深动植均,只忧贪吏尚残民。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
  •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 苏轼 - [宋]

    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
  •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 苏轼 - [宋]

    落第汝为中酒味,吟诗我作忍饥声。便思绝粒真无策,苦说归田似不情。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檠。
  •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 - 苏轼 - [宋]

    夜拥笙歌霅水滨,回头乐事总成尘。今年送汝作太守,到处逢君是主人。聚散细思都是梦,身名渐觉两非亲。相从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 自题金山画像 - 苏轼 - [宋]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 苏轼 - [宋]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 别岁 - 苏轼 - [宋]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 秦穆公墓 - 苏轼 - [宋]

    橐泉在城东,墓在城中无百步。乃知昔未有此城,秦人以泉识公墓。昔公生不诛孟明,岂有死之日而忍用其良。乃知三子徇公意,亦如齐之二子従田横。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今人不复见此等,乃以所见疑古人。古人不可望,今人益可伤。
  • 大秦寺 - 苏轼 - [宋]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仙游潭五首。(潭上有寺三。二在潭北,循黑水而上为东路,至南寺。渡黑水西里余,従马北上为西路,至北寺。东路险,不可骑马,而西路隔潭,潭水深不可测,上以一木为桥,不敢过。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
  • 泗州僧伽塔 - 苏轼 - [宋]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不嫌俗士污丹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