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虎跑泉 - 苏轼 - [宋]

    金沙泉涌雪涛香,洒作醍醐大地凉。倒浸九天河影白,遥通百谷海声长。僧来汲月归灵石,人到寻源宿上方。更续茶经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尝。
  • 江郊 - 苏轼 - [宋]

    江郊葱曨,云水蒨绚。碕岸斗入,洄潭轮转。先生悦之,布席闲燕。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优哉悠哉,玩物之变。
  • 龙山补亡 - 苏轼 - [宋]

    征西天府,重九令节。驾言龙山,宴凯群哲。壶歌雅奏,缓带轻帢。胡为中觞,一笑粲发。楩楠竞秀,榆柳独脱。骥騄交骛,驽蹇先蹶。楚狂醉乱,陨帽莫觉。戎服囚首,枯颅茁发。惟明将军,度量豁达。容此下士,颠倒冠袜。宰夫杨觯,兕觥举罚。请歌相鼠,以侑此爵。
  • 龙山补亡 - 苏轼 - [宋]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晦明风雨,不改其度。平生丘壑,散发箕裾。坠车天全,颠沛何惧。腰适忘带,足适忘屦。不知有我,帽复奚数。流水莫系,浮云暂寓。飘然随风,非去非取。我冠明月,佩服宝璐。不缨而结,不簪而附。歌诗甯择,请饮相鼠。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 其二赠写御容妙善师 - 苏轼 - [宋]

    茫茫清泗遶孤岑,归路相将得暂临。试著芒鞋穿荦确,更然松炬照幽深。纵令司马能鑱石,奈有中郎解摸金。强写苍崖留岁月,他年谁识此时心。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紫衣中使下传诏,跪奉冉冉闻天香。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野人不识日月角,彷佛尚记重瞳光。三年归来真一
  • 秋思寄子由 - 苏轼 - [宋]

    黄叶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苍江无万牛。
  • 寿叔文 - 苏轼 - [宋]

    烨烨苍龙宿,腾光射斗杓。嘉时锺间气,□契在丛霄。感会风云际,承恩雨露朝。史才资笔削,使指载歌谣。十载霜威重,*连弊俗消。赐环归画省,鸣玉率英寮。典礼还咨伯,寅□合佐尧。谠言文石陛,正色紫宸朝。共说门阑喜,谁云天路遥。一龙今在沼,三凤并仪□。道在须调鼎,谋深鄙□貂。高情真邈邈,逸气更飘飘。仙果虽迟熟,
  • 书裙带绝句 - 苏轼 - [宋]

    任从酒满翻香缕,不愿书来系彩笺。半接西湖横绿草,双垂南浦拂红莲。
  • 书文与可墨竹 - 苏轼 - [宋]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 双石 - 苏轼 - [宋]

    梦时良是觉是非,汲井埋盆故自旖。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秋风兴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 司命宫杨道士息轩 - 苏轼 - [宋]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黄金几时成,白发日夜出。开眼三千秋,速如驹过隙。是故东坡老,贵汝一念息。时来登此轩,目送过海席。家山归未能,题诗寄屋壁。
  • 泗州过仓中刘景文老兄戏赠一绝 - 苏轼 - [宋]

    既聚伏波米,还数魏舒筹。应笑苏夫子,侥幸得湖州。
  • 送玉面狸 - 苏轼 - [宋]

    北距飞狐信未通,夜来缚到稿街东。千年妖幼谁家妇,一国蒙茸无是公。丘首可怜迷故土,帝羓空用起腥风。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
  • 塔前古桧 - 苏轼 - [宋]

    当年双桧是双音,相对无言老更恭。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
  • 题双竹堂壁 - 苏轼 - [宋]

    江上樯竿一百尺,山中楼台十二重。山僧楼上望江上,遥指樯竿笑杀侬。
  •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 - 苏轼 - [宋]

    南北檐楹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
  •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 - 苏轼 - [宋]

    落帆重到古铜官,长是江风阻往还。要似谪仙回舞袖,千年醉拂五松山。
  • 题西湖楼 - 苏轼 - [宋]

    少年过了未衰颜,正在悲欢季孟间。细雨溟蒙湖上寺,东风摇荡酒中山。千金用尽终须老,百计寻思不似闲。醉里下楼知早晚,喧喧扶路笑歌还。
  • 天竺寺 - 苏轼 - [宋]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空咏连珠吟叠璧,已亡飞鸟失惊蛇。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
  • 同景文咏莲塘 - 苏轼 - [宋]

    塘上钩帘对晚香,不知斜日已侵床。江妃自惜凌波□,长在高荷扇影凉。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