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临安三绝 锦溪 - 苏轼 - [宋]

    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
  •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 - 苏轼 - [宋]

    不羡腰金照地光,暂时假面弄西凉。晴窗咽日肝肠暖,古殿朝真屦袖香。说静故知犹有动,无闲底处更求忙。先生官罢乘风去,何用区区赋陟冈。
  •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逸堂 - 苏轼 - [宋]

    新第谁来作并邻,旧官宁复忆星辰。请君置酒吾当贺,知向江湖拜散人。
  • 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 - 苏轼 - [宋]

    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世俗何知贫是病,神仙可学道之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符离道士晨兴际,华岳先生尸解馀。忽见黄庭丹篆句,犹传青纸小朱书。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馀。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
  •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 - 苏轼 - [宋]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 卢山五咏 饮酒台 - 苏轼 - [宋]

    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莫向骊山去,君王不喜儒。
  • 卢山五咏 三泉 - 苏轼 - [宋]

    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
  • 和顿教授见寄用除夜韵 - 苏轼 - [宋]

    我笑陶渊明,种秫二顷半。妇言既不用,还有责子叹。无弦则无琴,何必劳抚玩。我笑刘伯伦,醉发蓬茅散。二豪苦不纳,独以锸自伴。既死何用埋,此身同夜旦。孰云二子贤,自结两重案。笑人还自笑,出口谈治乱。一生溷尘垢,晚以道自盥。无成空得懒,坐此百事缓。仄闻顿夫子,讲道出新贯。岂无一尺书,恐不记庸懦。陋邦贫且病,
  • 和子由四首 送春 - 苏轼 - [宋]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馀晖。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芍药樱桃俱扫地,(病,过此二物。)鬓丝禅榻两忘机。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来书云,近看此书,余未尝见也。)
  • 和子由四首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 - 苏轼 - [宋]

    家声赫奕盖并凉,也解微吟锦瑟傍。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风流别后人人忆,才器归来种种长。不用更贪穷事业,风骚分付与沉湘。
  • 和梅户曹会猎铁沟 - 苏轼 - [宋]

    山西従古说三明,谁信儒冠也捍城。竿上鲸鲵犹未掩,(近枭数盗。)草中狐兔不须惊。东州赵叟饮无敌,南国梅仙诗有声。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是日惟梅、赵不射。)
  • 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 - 苏轼 - [宋]

    今年果起故将军,幽梦清诗信有神。马革裹尸真细事,虎头食肉更何人。阵云冷压黄茅瘴,羽扇斜挥白葛巾。痛饮従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
  • 苏潜圣挽词 - 苏轼 - [宋]

    妙龄驰誉百夫雄,晚节忘怀大隐中。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 书韩干牧马图 - 苏轼 - [宋]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皇aa9。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德隐驽顽。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剪刷供帝闲。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金羁
  •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 - 苏轼 - [宋]

    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不知雨従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
  • 和子由与颜长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种柳 - 苏轼 - [宋]

    平明坐衙不暖席,归来闭阁闲终日。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余睡色。城东泗水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安得青丝络骏马,蹙踏飞波柳阴下。奋身三丈两蹄间,振鬣长鸣声自干。少年狂兴久已谢,但忆嘉陵绕剑关。剑关大道车方轨,君自不去归何难。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
  • 留题石经院三首 - 苏轼 - [宋]

    葱蒨门前路,行穿翠密中。却来堂上看,岩谷意无穷。夭矫庭中桧,枯枝鹊踏消。瘦皮缠鹤骨,高顶转龙腰。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
  • 张寺丞益斋 - 苏轼 - [宋]

    张子作斋舍,而以益为名。吾闻之夫子,求益非速成。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东观尽沧海,西涉渭与泾。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风雨晦明淫,跛躄聋盲。虚实在其脉,静躁在其情。荣枯在其色,寿夭在其形。苟能阅千人,望见知死生。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为道贵日损,此
  •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前次韵,后不 - 苏轼 - [宋]

    去岁游新堂,春风雪消后。池中半篙水,池上千尺柳。佳人如桃李,胡蝶入衫袖。山川今何许,疆野已分宿。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繁华真一梦,寂寞两荣朽。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应怜船上人,坐稳不知漏。明月入华池,反照池上堂。堂中隐几人,心与水月凉。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起观河汉流,步屐响长廓。名都信繁会,
  • 赠钱道人 - 苏轼 - [宋]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当时一快意,事过有馀怍。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静观殊可喜,脚浅犹容却。而况钱夫子,万事初不作。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